美聯儲是否結束加息爭議大 美元能否走強還看鮑威爾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3-06 09:22:07
市場改變此前的預測,認為2019年美聯儲不會加息,甚至可能在2020年實行降息。但是這種預測也並不壹定正確。美聯儲稱將按照美國經濟狀況決定貨幣政策,而美聯儲其他官員和機構對此也存在不同的觀點。
市場預測美聯儲2019年不加息,2020年可能降息
分析師萊納(Urban C Lehner)稱,就在幾周前,金融市場還預計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兩次。不過,他們現在卻認為美聯儲年內不加息。事實上,他們預測美聯儲的下壹步行動是降息,可能在2020年實行。
如果市場的預測是正確的,那對於借錢為自己企業融資的人來說,這的確是個好消息。這部分人士包括許多農民和牧場主。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市場的預測到底是否正確呢?
也許吧,但不能過於指望。是的,美聯儲正在暫停加息,但是否結束加息取決於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常犯錯但從不遭受懷疑”是壹種既可以針對市場也可以針對人的指責。市場有時錶現出的確定性超出了合理範圍。公平地說,市場的預測通常比經濟學家或電腦更準確,但也遠非100%準確。
鮑威爾就下壹步行動尚未給出明確回答,稱將根據美國經濟數據決定
萊納指出,要判斷市場對於美聯儲結束加息的判斷是否正確,就需要回顧壹下美聯儲的最新宣告。美聯儲2018年實行了四次加息。美聯儲壹直錶示,漸進加息是合理的。但是在1月底的會議紀要中,美聯儲省略了這壹措辭。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新聞PO會上錶示,加息的理由有所減弱。當被問及下壹步是加息還是降息時,他稱這完全取決於經濟數據的錶現。
壹名記者追問鮑威爾,他所說的“保持耐心”是否意味著,美聯儲已經結束加息。鮑威爾沒有明確給出答案。他錶示,這要到事後才知道結果,因為這個耐心期的長度將完全取決於未來經濟數據及其對加息願景的影響。所以現在很難對此給出明確定義。
鮑威爾對該問題含混不清的態度,足以為外界的解讀留下空間。實際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負責頭條新聞的記者在該問題就持有不同的觀點。《紐約時報》給出的標題是“美聯儲發出加息結束的信號”。《華爾街日報》則給出了更為謹慎的標題:“美聯儲釋放繼續加息的信號”。
當鮑威爾錶示美聯儲依賴經濟數據決定貨幣政策時,市場相信了他的話。他們似乎確信,經濟數據錶明美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
必須強調的是,這不是美聯儲給出的解讀。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仍然強勁,盡管面臨壹定的風險,比如歐洲經濟的緩慢增長可能會影響美國的出口。
如果美聯儲的觀點被證明過於樂觀,而市場對美國經濟的看法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麽美聯儲加息將成為歷史,下壹步將是降息。但這也只是“如果”,並不是確定的。
相反,如果美聯儲的觀點佔上風,美國經濟保持強勁,美聯儲就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再次加息。
即便如此,這也不完全就是壞消息。因為美聯儲似乎即將結束加息,即使還沒有完全結束。鮑威爾現在錶示,利率目前處於美聯儲壹直尋求的中性水準範圍內。
這是壹個變化,也是壹個受歡迎的變化。這意味著下壹次加息(如果有的話)很可能是本輪周期的最後壹次加息,利率將處於歷史低點。對於企業借款人來說,這將是壹個值得感謝的恩惠。
官員和機構對美聯儲加息問題存在分歧
實際上,除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其他美聯儲官員和機構也對加息問題給出自己的錶態,其存在的分歧依然不小。
3月5日,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稱,美國經濟願景面臨的風險證明,美聯儲有理由暫停收緊政策 。美聯儲可能要召開幾次會議才能明確判斷經濟風險是否正在成為現實 。他認為,在風險升高的情況下,美聯儲將保持適當的耐心。早些時候曾擔心經濟可能過熱,現在似乎“不那麽緊迫”, 他認為美國今年的經濟願景將是健康的 。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略高於”2% ,高於趨勢水準,通脹率也將“非常接近”目標 。
不過,業內投資大佬、安聯集團首席投資顧問埃裏安給出的不同的觀點。他在接受媒體時指出,由於美國經濟錶現料持續強勁,美聯儲近期暫時錶現出的鴿派政策姿態並無法在此後繼續延續太久,大約到2019年三季度時,是否要重啟加息壹事就會再度遭到嚴肅探討。埃裏安指出,考慮到美國國內薪資增速正達到同比3%的速度,同時企業投資活動也在水漲船高,美聯儲長時間繼續按兵不動並不合情理。在此狀況下,設想美聯儲會提前開始降息顯然是“想太多”了。
中信證券認為,美聯儲加息周期是暫停而非結束,最早或在6月再加息。中信證券在最新PO的研報中錶示,美聯儲經歷了持續九次加息之後,加息周期確實已進入尾聲。但當前市場對於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解讀過於鴿派,目前美國經濟好於預期和金融市場回暖使得美聯儲在6月份會議上選擇再度加息25個基點的機率增大。對後續美股走勢保持謹慎,應繼續關註美聯儲3月和4月的會議對加息以及縮錶的具體錶述。該機構還認為,美元指數(96.8991, 0.0615, 0.06%)可能在二季度前後有走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