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其實沒那麽玄乎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3-21 10:18:48
正確認識“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既不是壹無是處,也不是萬能的。
壹般情況下,投資者若信奉“價值投資”,就會將“技術分析”等短線方法貶低地毫無用處。實際上,不管哪壹種技術分析,都不會壹無是處。因為股票市場的波動本身就是人的群體運動,而人的情緒波動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是有跡可循的。
縱觀市面上所有的股票技術分析方法,都會涉及到三個因素:價格、成交量、時間。市場交易者每天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並將自己的對市場的認知和心理因素都反映交易中。市場交易者的認知變化和情緒波動,都會寫在這三個因素裏。技術分析首先是根據大量的交易統計結果而得出的,在這個統計和研究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就會對交易者的群體行為進行“再編譯”。
正因為有統計學的意義在裏面,技術分析有壹個普遍規律,就是參與者越多,股票或指數的市值越大,就越能消除個體差異,技術分析也越能派上用場。與此同時,樣本的時間越短,短期波動的隨意性越大;樣本的時間越長,技術分析也就越具備統計意義,這也是為何越短的趨勢越難以判斷。
技術分析具有幾個特點:
壹、圖形會自我實現,也會自我失效。
當壹個技術分析被市場中較多的交易者認可時,那麽交易者也會按照該種技術分析的指示去操作,因此推動股票按照技術分析預示的方嚮運行。與此同時,由於漲跌終有盡頭,誰也不願意做最後壹個傻瓜。交易者總希望能跑在其他人的前面,進而提前撤退。與此同時,另有壹批更保守的交易者,又希望在這壹批交易者之前撤退……壹層壹層推進,最後使得整個技術分析體系失靈。
二、技術分析通常具有壹定的模糊性和迷惑性。
同壹個時刻,不同的投資者使用相同的技術分析方法,甚至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果。技術分析者將自己的情感因素加入到實戰中,那些“希望”股市漲的人,自然會從技術分析上“讀出”股市將會上漲的結果。反之亦然。這就好比“四不像”,心中有馬的人覺得它像馬,心中有鹿的人覺得它像鹿。
三、技術分析具有壹定的“後視性”。
也就是說,把技術分析往過去的股票走勢裏套,很容易得出各種技術分析的成功點。但是,把技術分析拿到現在的時點,去預測未來的股票走勢時,卻總是對錯參半。拿大趨勢來舉例——指數經歷壹波上漲後,回調了1/3的高度。
如果此時指數止跌回穩,繼續上漲到更高的高度,那麽這壹次1/3的回調只是長期上漲趨勢中的壹次中級摺返。如果此時繼續下跌,最終甚至跌破了指數上漲前的低點,那麽這1/3的回調又變成了長期下跌趨勢的前半段。無論從哪壹點分析,都符合道氏理論。
例如:熊市中跌了壹段時間後,出現短期的反彈上漲。反彈只要持續幾天,就會使得短期漲速快於長期漲速,達到壹定的閾值,就會出現MACD金叉。此時若是買入,股價可能還會上漲幾日,也可能立即掉頭嚮下破壞掉MACD金叉的圖形形態。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將上面壹段的推演再簡化——當股市大趨勢是上漲時,MACD金叉即買入是有效的;當股市大趨勢是下跌時,MACD金叉即買入是失敗的。(是不是略顯坑爹?)
四、大多數技術指標很難分辨出反轉還是反彈,牛市頂部還是短期回調,而在單邊行情和震蕩行情中較為有效。
也就是說,技術分析很難判別熊底和牛頂。
五、技術分析多是之前股市的時間、價格、成交量的總結。但無法將消息面的影響囊括在內。
市場沈沈浮浮,每壹次循環都有相似之處,也都有不同之處。每壹次的消息,對交易者的影響都不盡相同。技術分析多是利用相同之處的統計結果,卻無法將不同之處的例外情況吸納進來。
成功的技術交易者大多有壹類叫做“盤感”的東西,無非就是長期的交易經驗,潛移默化所形成的心理暗示。經過“盤感”潛意識的處理,交易者可以感覺到不同消息面的影響差異。但是遺憾的是,消息面的影響會擴散給每壹個市場參與者,同時又隨股價波動而發生變化。
要綜合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心理狀況,是不可能做到的。“盤感”基於技術交易者自身的“潛意識”,是技術分析的修正,基於對其他市場參與者心理狀況的潛意識預估。這個預估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六、技術分析正確的次數越多,最終積纍的風險也越大。
縱觀國內外著名的投機交易者,都有過輝煌,也有過破產。正是因為人性的貪婪所緻。每壹次技術判斷正確,都會加強技術分析者的自信心,同時也產生“早知道正確,為何不多押註碼”的後悔心理。最終會使得技術交易者的倉位和杠桿越來越大。除非技術投資者能壹直正確下去,否則終會輸在All in的壹把上。
七、技術分析是研究群體的運動。群體越多,個體差異就越能夠相互抵消。
但如果某壹只股票,由少數壹個或幾個莊家操縱,則技術分析是完全失效的。何況莊家還會做出各種買入的圖形,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