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首相辭職後的英國政治經濟風險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5-28 09:12:32
5月25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首相府唐寧街10號含著眼淚宣佈她將在6月7日辭去首相職務,這是她經過三次脫歐努力失敗以後所做出的決定。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政治局面動蕩不安,提倡脫歐公投的前任首相卡梅倫當即辭職。特蕾莎·梅與前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角逐黨魁和首相之位,到了競爭最後階段,約翰遜退出競爭,梅接過了卡梅倫的燙手山芋。
追溯到2015年脫歐公投的鼓動期間,約翰遜極力主張脫歐,在全國展開大規模並帶有鼓動性的脫歐文宣。當時的卡梅倫首相是支援留歐的,特蕾莎-梅也是支援留歐的。可是留歐派過於大意,根本沒有想到投票的最終結果是脫歐勝出。支援留歐的卡梅倫無顏繼續留在首相府,脫歐派領袖約翰遜本應收拾公投以後的殘局,可是在競選的關鍵時刻,他選擇了退卻。
如此以來,特蕾莎·梅臨危受命,帶著違背自己內心意願去執行壹項選民投票出來的脫歐決定。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這種矛盾,她提出了壹個基本脫歐方案,大緻就是如期在2019年3月底之前脫歐,脫歐以後,依然與歐盟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繼續享受歐盟內部的零關稅經濟貿易往來,並願意為保持這壹優惠條件支付數百億英鎊(1.2678, -0.0001, -0.01%)的分手費。梅首相的脫歐方案,還保持南北愛爾蘭的邊界備案,允許南北雙邊自由貿易和人員交往,不設立硬邊界,還讓北愛爾蘭的經濟貿易繼續受制於歐盟法律。
梅首相這些“摺中”方案,對留歐派的國會議員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然而,這樣的方案,卻遭到了包括約翰遜在內的保守黨議員的強烈反對,導緻多位內閣成員相繼辭職以錶示對梅首相的不滿和敵意。
三次脫歐方案,除了在南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上做出壹些修補外,基本內容沒有改變。因此,國會的反對聲音有增無減,內閣成員辭職不斷成為英國報紙的頭條新聞。三次失敗,不僅在梅首相的內心世界裏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對英國社會的團結穩定,也帶來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傷害。
工黨作為反對黨,巴不得抓住保守黨的壹切把柄,在脫歐問題上大做文章。工黨議員哪怕心裏同意梅的方案也投出了無情的反對票,其目的並不是脫歐方案好不好,而是為了攪局保守黨。保守黨內部,許多議員是典型的硬脫歐分子,他們不同意梅首相的脫歐方案,希望徹底幹凈地離開歐盟。
梅首相再也沒有勇氣支撐下去,辭職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梅首相流著眼淚辭職的同時,六仟多萬英國公民,卻不知道他們的政治經濟前途將會朝著哪個方嚮發展。
美國利用金融危機以後的這段時間,徹底把歐盟的國際引領地位摧垮了。英國脫歐,成為歐盟歷史上最大的“黑天鵝”。最近三年來,歐盟經濟持續走弱,英國經濟也持續走弱。2015年英國GDP增長2.35%,2016年增長2%,2017年增長1.8%,2018年增長1.4%。2019年的增長預期,從年初的1.6%下調至1.2%。危機以後,盡管英國經濟實現連續九年的正增長,但是,英國的總體實力還沒有恢復到2007年的水準。最近幾年的復蘇乏力,主要的負面因素,就是脫歐所帶給英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緩慢,英鎊貶值超過20%,老百姓的人均財富縮水20%以上。
梅首相辭職,必將帶來新壹輪的政治混亂。工黨想逼迫保守黨提前舉行全國大選,利用梅的下臺和保守黨內部對脫歐方案的巨大分歧,爭取贏得重新執政的機會。保守黨當然會拒絕工黨的要求,努力從內部選擇壹位新的黨魁,爭取能夠在脫歐問題上畫上壹個句號。
雖然英國在科技教育領域依然走在世界前頭,但是經濟大局上,英國正在不斷失去競爭優勢,但英國許多所謂精英還沈睡在昔日帝國的夢鄉裏。英國國內投資不足,復蘇乏力,政府財政收入承擔不起二戰以後建立起來的高福利制度。政府對勞動法律的修正,變相削弱了過往的國家福利水準,引起普通民眾對歐盟的抱怨,特別是歐盟移民政策,財政政策,勞動政策的不滿,許多人認為脫歐是再造英國輝煌的必然選擇。
民族主義情緒支配下,而不是從英國內部的心態及社會結構性問題去思考問題,給許多投機政客帶來了機會,包括約翰遜等人,也把梅首相這樣率真的政治家,帶進了漩渦。未來幾年,英國還要持續忍受更為混亂的政治局面,而壹個缺乏領導力和領導方嚮的政府,還會給英國經濟帶來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