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為割斷中美經濟聯系違背經濟規律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8-29 09:17:42
○ 美國社會的問題在內不在外,發動貿易戰無益於解決問題。美國在全球發起貿易戰以來,全球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美國經濟也沒有嚮好,希望通過貿易戰實現制造業回歸美國是不現實的
○ 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美國服務業能力比較強,中國則是制造業大國。中美兩國合作有利於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兩國人民的福祉,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
8月28日,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辦“理性應對貿易摩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錶示,中美兩國在長期經濟交往中形成了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利益格局和互惠互利關系,任何壹方都難以人為割斷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只要保持戰略定力,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應對壹切挑戰。
通過貿易戰實現制造業回歸美國並不現實
美方壹些人“命令”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並在美生產”。與會專家錶示,經濟規律不可違。希望通過貿易戰實現制造業回歸美國是不現實的。不但難以實現,也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傷害。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張道根錶示,中美經貿摩擦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全球GDP增長已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制造業,據智庫分析,全球制造業指數(1789.752, 0.00,0.00%)今年6月份已經跌到2012年來的新低,新訂單大幅度減少,商業樂觀情緒降到歷史低點。
張道根介紹,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的顯現,美國消費價格有所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出口市場的擴大受到制約。此外,美國的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運量下降,卡車、貨車貨運指數連續7個多月下跌,經貿摩擦並沒有也不會讓美國實現制造業回歸。
“美國社會的問題在內不在外,發動貿易戰無益於解決問題。美國在全球發起貿易戰以來,全球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美國經濟也沒有嚮好,希望通過貿易戰實現制造業回歸美國是不現實的。”張道根說。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建勛錶示,企業是經濟組織,哪裏有錢賺就到哪裏生產和消費,這是經濟規律,如果美國的企業在中國投資賺錢,美國政府強行要求美國企業從賺錢的地方撤出,到賠錢的地方投資,“這樣違反經濟規律的事情跨國公司能答應嗎?華爾街的投資者能答應嗎?”
石建勛認為,人為阻斷企業行為,不僅無法抑制美國產業空心化的頑疾,反而會迫使更多的美國制造外流。“中美兩國經濟已經形成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利益格局和互惠互利關系。任何壹方都難以人為割斷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如果美國強行命令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市場,不僅違反市場經濟規律,也增加了美國企業的負擔,無益於改善民生,無助於美國經濟發展,也將危害世界經濟的發展。”石建勛說。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錶示,中美兩國之間業已形成的經濟與產業分工不是輕易就能打破的,美方壹些人不要試圖證明比市場、比在華投資企業家以及廣大美國消費者更聰明。
美國吃虧論毫無道理
美方壹些人聲稱中美貿易是美方吃虧、中國佔便宜,並以此為借口,發起貿易戰,破壞中美經貿關系。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幼文錶示,中美兩國進行貿易過程中,兩國企業都受益匪淺,而且因為中國產品價格低、質量好,使美國消費者獲得了更多的價值。美方壹些人認為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吃了虧毫無道理。相反,美國恰恰從貿易逆差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中美多年來形成的“中方生產—美方消費”的分工格局給美方消費者帶來了長期且穩定的福利。
“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美國服務業能力比較強,中國則是制造業大國。從國際經濟結構制度和國際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中美兩國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兩國人民的福祉,同時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石建勛說。
“中美經濟關系的戰略價值不僅在兩國之間,還在於全球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體如何面對當今世界的壹系列棘手難題。”章玉貴說,“無論是全球層面上的經濟增長、金融市場穩定、貿易新規則重構,還是中美各自復雜經濟問題的有效解決,都離不開兩國的密切合作。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主要經濟大國之間爆發不可控的貿易戰是沒有最終贏家的非理性行為。”
辦好自己的事是應對壹切挑戰的關鍵
中美經貿摩擦壹年多來,中國始終站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維護多邊體制和國際經貿秩序的堅定立場上,保持著克制、理性、穩健的應對方式。
章玉貴錶示,只要我方保持冷靜與理性,穩步擴大對外開放,紮實推進“壹帶壹路”建設,矢誌不渝踐行自由貿易理念,鞏固實體經濟競爭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並以理性反制措施為博弈後盾,則當今世界沒有任何壹種單邊乃至多邊力量可以輕易切割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既有地位。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徐明棋認為,中國正在通過加快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中美貿易摩擦雖然給中國帶來了壹定的影響,但是並不會改變我們既定的戰略目標和部署。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和空間仍然非常大,在內部改革、產業轉移、人力資源質量和數量上,中國都有很大的空間和優勢。
上海市社科聯主席王戰錶示,做好自己的事是應對壹切挑戰的關鍵,中國應該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包括建立完善有效競爭的市場模式、推動高質量區域發展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