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雪崩後將立即反彈?美聯儲會出手救市嗎?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20-02-25 20:46:07
周壹,華爾街慘遭血洗,美股三大主要指數均大跌超過3%,道指狂瀉逾1000點,跌破28000點關口。全球市場市值在周壹蒸發1.73萬億美元,其中標普500指數的市值蒸發超過9000億美元。
截至周壹收盤,道指下跌3.56%,跌幅1031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各自下跌3.35%和3.71%。
以史為鑒,美股暴跌之後將很快反彈
接下來是否將潰不成軍了呢?歷史記錄給出的回答是:未必。
根據Bespoke Investment匯編的數據,從2009年3月牛市開端算起,剛剛過去的周壹是第19個標普500指數下跌2%以上的周壹交易日。在前面的十八次周壹大跌之後,指數周二平均上漲1.02%,該公司的研究結論是,這些次下跌“歷史角度來講,幾乎都受到了(漲勢)立竿見影的復仇”。
他們還發現,這十八次大跌當中,有十七次發生後壹周間,標普500指數都是有所斬獲的,平均回報率3.16%,而之後壹個月的平均回報率為6.08%。
對數據進行進壹步細化分析後,Bespoke還發現,如果在下跌2%以上的周壹之前還有個下跌1%以上的周五——就像上周五和本周壹那樣——周二平均漲幅還會再高壹點,達到1.5%。之後壹周的平均漲幅是3.98%,壹月是6.74%,也都要來得更高。
SPY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1993年開始掛牌交易,其歷史上周五下跌1%以上、周壹再下跌2%以上的情況在本周之前總計出現過13次,最後壹次是2018年12月。
周壹的下跌主要是全球健康危機擴散的消息,以及由此造成的對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擔憂引發的。
“鑒於人們目前對局勢的擔憂是完全有道理的,市場像今天這樣大跌,我並不會感到吃驚。” Bespoke的希基(Paul Hickey)周壹做客CNBC時錶示,“我們不知道局面會嚮何處發展,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大家只能等待數據的更新,等待時間給出最終的答案。”
“如果今夜之後,再沒有令人吃驚的重大消息出現,那麽,我相信我們會很可能目睹市場明天松壹口氣,強勢上漲。”
市場反應過度了?
美股周壹暴跌後依然有不少分析師和投資者堅信市場不會遇到大麻煩。比如,Truist/SunTrust的蘭納(Keith Lerner)在做客CNBC時,就錶示在他看來,市場其實是反應過度了。
他做客CNBC時錶示,雖然面臨著全球健康危機和美國大選等變數,但是“長期角度看來,我們依然堅信牛市的大趨勢並未被撼動”。
兩眼緊盯股市的特朗普總統也第壹時間發推,在大談了壹通美國局面完全在可控範圍之內後,得出的結論是“在我看來,股市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有魅力了”,換言之,他就是建議投資者逢低買進。
誠然,特朗普對於股市的看法是和自身政治目標密切相關的,遠談不上客觀,但是這壹次,他還獲得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背書。周末剛剛PO最新年度股東信的伯克希爾董事長周壹也來到了CNBC,錶示周壹這樣的大跌“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巴菲特解釋道:“我喜歡購買股票。我不會希望別人倒黴,但是如果他們非要把股票低價賣給我們,我當然樂意接受。”
雖然並未明言,但是幾乎所有看漲者都有壹個隱藏的重大理由,那就是發生這樣的行情之後,聯儲降息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大,而降息當然是股市的利好:發生意外變故,美股大跌,聯儲出手,美股反彈……這樣的橋段已經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所以才會有從“格林斯潘對策”到“鮑威爾對策”的說法。
美聯儲會救市嗎?
事實上,投資者指望的已經不限於聯儲了。根據媒體的估算,目前市場預計全球七家主要央行將在今年年底前總計降息205個基點,而不久前的2019年底,市場預期還只有前者的三分之壹。
Evercore ISI的古哈(Krishna Guha)和泰德斯奇(Ernie Tedeschi)在最新PO的研究報告當中預測說,聯儲可能3月間就會著手降息,而壹旦真的降息,“就可能不止25個基點”。前明尼阿波利斯聯儲行長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周壹也在媒體視點PO專欄文章,唿籲聯儲提前動手,“立即降息至少25個基點,50個基點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不要等到3月17日至18日的議息會議上再行動。
然而,著名財經作家史密斯(Charles Hugh Smith)卻在部落格發文指出,這次聯儲很可能不會再來救市,相反倒正可能暗自慶幸——他們原本就希望已經發展到極端地步的泡沫在不危及自己名譽的情況下“安全”破滅。
許多幼稚的投資者似乎並不知道,聯儲的首要使命並不是吹起股市或者房市的泡沫。不過,他們會有這種誤會也不是完全沒有緣故,畢竟事實上,聯儲確實是連續吹起了三個巨大的泡沫,只是這三個泡沫後來還是連續破滅了——1999年至2000年、2007年至2008年,以及這最新的壹個,2019年至2020年。
事實上,聯儲真正的任務是確保銀行/金融部門不至於發生總崩潰——盡管這崩潰完全是“罪有應得”,而且按理說早就該發生了。只不過,他們的這種針對性操作具有極為強大的副作用,或者說是買壹送壹的“贈品”——充起了巨大的投機性資產泡沫,讓貪婪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寄生蟲們得到機會去盤剝債奴,在人為操控的“賭場”當中獲利。
這樣的描述絲毫沒有誇大,其實學生貸款、住宅市場、股市、大宗商品、外匯交易等等,全都是不摺不扣的賭場。
聯儲在吹起註定要破滅的泡沫,他們當然就需要某種公關手段來讓大家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這便是著名的“財富效應”。他們宣稱,這種投機性的泡沫越大,那些背負著沈重的稅務和債務負擔的白癡們便越會多花錢,去購買那些他們本不需要的垃圾商品和服務,推動全球供應鏈發育——於是乎,美國企業界便可以大賺特賺了。
在確保金融/銀行系統安全的前提下,聯儲便可以著手去謀求自己的第二個目標了,這就是確保他們對自己對金融部門,以及他們正在殘酷盤剝的現實經濟擁有壹定的控制手段和控制力。正因為如此,當利率開始脫出他們的控制範圍,聯儲便會感到驚慌,同理,當投機性泡沫開始脫出他們的控制範圍,聯儲也壹樣會神經高度緊張,因為這意味著幾乎無極限的道德危機。
當市場裏的賭徒們不再在乎聯儲是否還在幹預,他們對於聯儲“終極救世主”身分的信念就會動搖,而這時,聯儲也就喪失掉了控制力——這可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下的全球健康危機可真算得上是聯儲獲得的天賜禮物了。要知道,聯儲實際上是具有雙重身分的,既是美國央行又是全球央行,而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同時保護美國的金融系統與全球的金融系統。眾所周知,美元作為美國貨幣和作為全球儲備貨幣這兩種身分的要求往往是彼此矛盾的,這便是著名的“特裏芬睏境”,而兼具雙重身分的聯儲,其實也面對著類似的睏境。
他們的這兩種身分並不是總能夠彼此兼容的,相反,不時會有沖突出現,迫使他們做出某種犧牲,來確保整部過熱的機器不至於在飛速運轉中分崩離析。
要重新在投機賭徒們的貪婪和自己的實際幹預之間建立起聯系,聯儲就必須讓當前這種已經沖破了大氣層,認定自己肯定會成為終極救世主的貪婪情緒重新回歸地面。聯儲的大佬們雖然不明智,但絕不是白癡。他們知道投機泡沫總有破滅的壹天,而當下的外部危機恰好給了他們壹個機會——他們原本也迫切需要這個不可持續的泡沫把空氣排出來。
“逢低買進”的賭徒們是基於壹種確信在下註,即聯儲不可能讓眼下的泡沫就這麽破滅掉。問題在於,是泡沫就總有破滅的壹天。在這種情況下,聯儲只能去面對兩種都不那麽美妙的選擇——要麽被大家看作是泡沫破滅的罪魁,要麽找到其他的某個替罪羊,來掩蓋自己的自私和無能。
還有壹點需要強調,這就是當下的聯儲,其政策軍火庫其實空虛得壹塌糊塗。利率距離零只是咫尺之遙,空間只容得下極為有限的幾次降息,而後者對於真實經濟的潛在需求實在是杯水車薪。至於買進國債的操作,其實也沒有什麽值得迷信的。正如美國國債利率上揚所說明的,聯儲拼命吃進的,其實只是不斷膨脹的財政赤字的產物,除了他們之外,別人的胃口原本也很有限。
當然,還有些人懷抱著更加離奇的預期,他們相信聯儲可能會拋出負利率政策,然後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便會壹舉“藥到病除”,但是現實當中,日本和歐洲的經驗都已經充分證明,負利率只能讓銀行系統的處境雪上加霜,而對於拉動支出,提振現實經濟幾乎毫無作用。
更要命的是,所有的負利率政策實際上都使得投機泡沫越發膨脹,財富不均問題越發嚴重了,後者已經對整個社會秩序構成了威脅,這些早已不是聯儲能夠控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