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評論:“紙上專利”撐不起創新大國
作者:管理員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08-03 09:29:34
創新大潮湧動,同樣魚龍混雜。近日有媒體揭露“偽創新”現象:高新技術企業為申請專利,有的奉行“拿來主義”,直接將他人產品據為己有進行“貼牌式創新”;有的精於“以壹當十”,將壹項技術發明放在十個應用場景中分開申報;還有的搞起了“紙上專利”,因為“只要文本寫得好,專利壹般跑不了”……本該嚴肅嚴謹的專利申請,夾雜了壹些有名無實的花架子,著實令人震驚。
既然是“偽創新”,為何還有人想方設法、不惜成本去搞?答案就在壹個“利”字。在這個全社會都重視創新、鼓勵創新的時代,只要有專利傍身,身價立馬上漲,既有望獲得政府扶持,還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與訂單。雖然“偽創新”本身沒有產出,但因專利之名而獲得的種種實利,令不少企業趨之若鶩。
社會需要孵化、有關部門想要扶持的,當然是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的高價值專利,尤其是關乎核心技術的真創新、基礎研究領域的元創新。但顯而易見,攻克這些有價值的項目非常睏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資源,與虛張聲勢的“偽創新”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逐利是企業的天性,假如輕省的“偽創新”之路走得通且回報豐厚,自然沒有幾家企業願意去選擇那條更難、更慢的路。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壹些企業深諳“創新之道”,倒不如說既有制度尚有漏洞,留下了可鉆的空子。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年,中國創新雖然關鍵性突破層出,但不少領域都有炒作概念、追逐風口的泡沫。這些泡沫佔用了大量創新資源,催生出七七八八的創業神話,攪得社會人心浮躁。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扭轉,負面效應絕不僅僅是浪費資源,還會擠佔真創新的生長空間,甚至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
“偽創新”撐不起生產力、競爭力,壹個創新大國更不可能構建在“紙上專利”“PPT專利”上。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對各領域的創新去偽存真,讓資源朝那些含金量更足的項目匯聚。這個過程,光靠企業自覺不行,關鍵是讓政策“指揮棒”發揮作用。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早已突破百萬,連續7年居世界第壹,但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40%。細究起來,“片面追求數量”的考核傾嚮恐怕難辭其咎。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必要在項目的審批考核等方面調整方嚮、擡高標準,壹定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
以色列是世所公認的創新強國,全國共設有13個首席科學家事務室,由各個領域的科學家組成,且必須全職工作,其主要任務就是資助初創公司。早在多年前,以色列人均風險投資額就已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這樣的成功案例足以說明,多壹點嚴苛與精準,少壹點寬容與粗放,不僅不會扼殺創新之苗,還可能培育出更多創新之花。期盼相關政策進壹步完善,扭轉創新領域“既生繁花亦長稗草”的現狀,讓“偽創新”無利可圖。
責任編輯:王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