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技術面之順勢而為炒外匯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09-06 11:25:01
壹、趨勢的定義
在技術分析這種市場研究方法中,趨勢的概念絕對是核心內容。圖錶分析師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諸如支撐和阻擋水準、價格形態、移動平均線、趨勢線等等,其唯壹的目的就是輔助我們估量市場趨勢,從而順應著趨勢的方嚮做交易。在市場上,“永遠順著趨勢交易”、“決不可逆趨勢而動”、或者“趨勢即良友”等等,實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因此我們要花些功夫,給趨勢加以定義和分類。
從壹般意義上說,趨勢就是市場何去何從的方嚮。不過,為了便於實際應用,我們需要更具體的定義。在通常情況下,市場不會朝任何方嚮直直去,市場運動的特徵就是曲摺婉蜒,它的軌跡酷似壹系列前赴後繼的波浪,具有相當明顯的峰和谷。所謂市場趨勢,正是由這些波峰和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嚮所構成的。無論這些峰和谷是依次遞升,是依次遞降,或者橫嚮延伸,其方嚮就構成了市場的趨勢。所以,我們把上升趨勢定義為壹系列依次上升的峰和谷;把下降趨勢定義為壹系列依次下降的峰和谷;把橫嚮延伸趨勢定義為壹系列依次橫嚮伸展的峰和谷。
二、趨勢具有三種方嚮
我們所說的上升、下降、橫嚮延伸三種趨勢都是有充分的依據的。許多人習慣上認為市場只有兩種趨勢方嚮,要麽上升,要麽下降。但是事實上,市場具有三個運動方嚮壹上升、下降以及橫嚮延伸。僅就保守的估計看,至少有三分之壹的時間,價格處在水準延伸的形態中,屬於所謂交易區間,所以,弄清楚這個區別頗為重要。這種水準伸展的狀況錶明,市場在壹段時間內處於均衡狀態,也就是說,在上述價格區間中,供求雙方的力量達到了相對的平衡。不過,雖然我們把這種持平的市場定義成橫嚮延伸趨勢,但是更通用的說法是“沒有趨勢”。
大多數技術工具和系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市場。當市場進入這種持平的或者說“沒有趨勢”的階段時,它們通常錶現拙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恰恰是在這種市場橫嚮延伸的時期,技術型交易商最易受挫摺,而採用交易系統的人也蒙受著最大的損失。顧名思義,對順應趨勢系統說,首先必須有趨勢可循,然後才能施展功用。所以,失敗的根源不在系統本身,而是在於交易商,是交易商操作錯誤,把設計要求在趨勢市場條件下工作的系統,運用到沒有趨勢的市場環境之中了。
期貨交易商有三種選擇――先買後賣(做多頭)、先賣後買(做空頭)、或者拱手靜觀。當市場上升的時候,先買後賣當然是上策。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第二種選擇則是首選。順理成章,逢到市場橫嚮延伸的時候,第三個辦法――拱手靜觀――通常是最明智的。
趨勢具有三種類型(規模)
趨勢不但具有三個方嚮,而且通常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就是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實際上在市場上,從覆蓋幾分鐘或數小時的非常短暫的趨勢開始,到延續50年乃至100年的極長期趨勢為止,隨時都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趨勢同時並存、共同作用。 1 2 3 4 5 6 下壹頁
觀圖論勢
壹、價格形態
研究這種醞釀時期及其預測性意義就是價格形態所要解決的問題。那麽,什麽是價格形態呢?價格形態是股票或期貨價格圖上的特定圖案或花樣,它們具有預測性價值,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
二、形態具有兩個類別:反轉型和持續型
價格形態有兩種最主要的分類――反轉型形態和持續型形態。反轉形態名符其實,意味著趨勢正在發生重要反轉;相反地,持續形態顯示市場很可能僅僅是暫時作壹旦時間的休整,把近期的超買或超賣狀況調整壹番,過後,現存趨勢仍將繼續發展。關鍵是,必須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盡旱判別出其所屬類型。
本章將討論五種最常用的主要反轉形態:頭肩形、三重頂(底)、雙重頂(底)、V字頂(底)、以及圓形(盆形)頂(底)等形態。
交易量在所有價格形態中,都起到重要的驗證作用。在形勢不明時,研究壹下與價格數據伴生的交易量形態,是判斷當前價格形態是否可靠的決定性辦法。
絕大多數價格形態各有其具體的測算技術,可以確定出最小價格目標。雖然這些目標僅僅是對下壹步市場運動的大緻估算,但仍有助於交易商確定其報償壹風險比。持續型形態,包括三角形、旗形和三角旗形、楔形、以及矩形。這類形態通常反映出現行趨勢正處於休整狀態,而不是趨勢的反轉,因此,通常被歸納為中等的或次要的形態,算不上主要形態。 上壹頁 1 2 3 4 5 6 下壹頁
三、反轉形態所共有的基本要素
所有反轉形態共有的幾個基本要素有:
1.在市場上事先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存在的前提。
2.現行趨勢即將反轉的第壹個信號,經常是重要的趨勢線被突破。
3.形態的規模越大,則隨之而的市場動作越大。
4,頂部形態所經歷的時間通常短於底部形態,但其波動性較強。
5.底部形態的價格範圍通常較小,但其醞釀時間校長。
6.交易量在驗證嚮上突破信號的可靠性方面,更具參考價值。
(壹)事先存在趨勢的必要性
市場上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存在的先決條件。市場必需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後才談得上反轉。在圖錶上,偶爾會出現壹些與反轉形態相像的圖形,但是如果事前並無趨勢存在,那麽它便無物可反,因而意義有限,在我們辯識形態的過程中,正確把握趨勢的總體結構,有的放矢地對最可能出現壹定形態的階段提高警惕,是成功的關鍵。
正因為反轉形態事先必須有趨勢可反,所以它才具備了測算意義。絕大多數測算技術僅僅給出最小價格目標,那麽,最大圖示就是事前趨勢的起點。如果市場發生過壹輪主要的牛市,並且主要反轉形態已經完成,就預示著價格嚮下運動的最大余地便是100%地回撤整個牛市,從它的終點回到它的起點。
(二)重要趨勢線的突破
即將降臨的反轉過程,經常以突破重要的趨勢線為其前兆。不過朋友們請記住,主要趨勢線被突破,並不壹定意味著趨勢的反轉。這個信號本身的意義是,原趨勢正有所改變。主要嚮上趨勢線被突破後,或許錶示橫嚮延伸的價格形態開始出場,以後,隨著事態的進壹步發展,我們才能夠把該形態確認為反轉型或連續型。在有些情況下,主要趨勢線被突破同價格形態的完成恰好同步實現。
(三)形態的規模越大,則隨之而的佈場動作越大
這裏所謂規模大小,是就價格形態的高度和寬度而言的。高度標誌著形態的波動性的強弱,而寬度則代錶著該形態從發展到完成所花費的時間的多寡。形態的規模越大――即價格在形態內擺動的範圍(高度)越大、經歷的時間(寬度)越長――那麽該形態就越重要,隨之而的價格運動的余地就越大。
(四)頂和底的差別
頂部形態與底部形態相比,“頂”的持續時間短但波動性更強。在頂部形態中,價格波動不但幅度更大,而且更劇烈,它的形成時間也較短。底部形態通常具有較小的價格波動幅度,但耗費的時間較長。正因如此,辨別和捕捉市場底部比捕捉其頂部,通常得容易些。損失也相應少些。不過對喜歡“壓頂”的朋友說,尚有壹點可資安慰,即價格通常傾嚮於跌快而升但,因而頂部形態盡管難於對付,卻也自有其引人之處。通常,交易商在捕捉住熊市的賣出機會的時候比抓住牛市的買入機會的時候,盈利快得多。事實上,壹切都是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較高的風險從較高的回報中獲得補償,反之亦然。頂部形態雖然更難捕捉,卻也更具盈利的潛力。
(五)交易量在驗證嚮上突破信號時更具重要性
交易量壹般應該順著市場趨勢的方嚮相應地增長,這是驗證所有價格形態完成與否的重要線索。任何形態在完成時,均應伴隨著交易量的顯著增加。但是,在趨勢的頂部反轉過程的早期,交易量並不如此重要。壹旦熊市潛入,市場慣於“因自重而下降”。圖錶分析者當然希望看到,在價格下跌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更為活躍,不過,在頂部反轉過程中,這不是關鍵。然而,在底部反轉過程中,交易量的相應擴張,卻是絕對必需的。如果當價格嚮上突破的時候,交易量形態並未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那麽,整個價格形態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 上壹頁 1 2 3 4 5 6 下壹頁
跟勢技術
壹、移動平均線:定義
移動平均線這種技術指標,最富靈活性,適用最廣泛。因為它的構造方法簡便,而且它的成績易於定量地檢驗,所以它構成了絕大部分自動順應趨勢系統的運作基礎。
圖錶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我們很難核查分析者的成績。因此,圖錶分析不太適合計算機。與此相反,移動平均線的規則卻可以簡易地編成計算機程式,然後,由計算機自動地生成各種買入或賣出信號。不同的圖錶分析者也許會對同壹個價格形態到底屬於三角形、是鉆石形,或者對同壹個價格形態到底是傾嚮於看漲、是看跌而爭執不下,但是,從平均線得出的趨勢信號卻是精確的,不隨我們的主觀意誌而變。
下面,我們先為移動平均線下個定義。正如“平均”二字所指,它是最近10天收市價格的算術平均線。所謂“移動”,實質上就是指我們在計算中,始終採用最近10天的價格數據。因此,被平均的數組(最近10天的收市價格)隨著新的交易日的更叠,逐日嚮前推移。在我們計算移動平均值時,最通常的做法是採用最近10天的收市價格。我們把新的收市價逐日地加入數組,而往前倒數的第11個收市價則被剔去。然後,再把新的總和除以10,就得到了新的壹夭的平均值(10天平均值)。
在上例中,我們只選用了簡單的10天收市價的移動平均值。實際上,其實計算移動平均值的方法並不都如此簡單,關於怎樣才能使移動平均線效果最佳,有不少問題。比方說,我們應該計算多少天的平均值才合適?到底該用較短期的(3天、5天)呢是較長期的(30天、60天)呢?有沒有壹種或壹組廣泛地適合所有市場的最佳移動平均線?是簡單的移動平均線,是線性加權的移動平均線,或者是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效果最好?
二、移動平均線:具有滯後特點的平滑工具
移動平均線實質上是壹種追蹤趨勢的工具。其目的在於識別和顯示舊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新趨勢正在萌生的關鍵契機。它以跟蹤趨勢的進程為己任。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彎曲的趨勢線,然而,這裏必須明確,正統的圖錶分析從不企圖領先於市場。移動平均線也不例外,它也不起前於市場行為,它追隨著市場。僅當事實發生之後,它才能告訴我們,新的趨勢已經啟動了。
移動平均線是壹種平滑工具。通過計算價格數據的平均值,我們求得壹條起伏較為平緩的曲線。從這條較平滑的曲線上,我們大大地簡化了探究潛在趨勢的工作。不過,就其本質說,移動平均線滯後於市場變化。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比如5天或10天的平均線,比40天的平均線更貼近價格變化。可是,盡管較短期的平均線能減小時滯的程度。但絕不能徹底地消除之。短期平均線對價格變化更加敏感,而長期移動平均線則遲鈍些。在某些市場上,採用短期移動平均線更有利。而在另外的場合,長期平均線雖然遲鈍,也能發揮所長。 上壹頁 1 2 3 4 5 6 下壹頁
三、簡單移動平均值
所謂簡單移動平均值,即算術平均值,它最常用。但是,也有人懷疑其效果。主要的疑問有兩個。第壹種批評是,每個平均值僅僅把它所覆蓋的那段日子(例如最近10天)包括進,第二種批評是,簡單移動平均值對其中每壹天都壹視同仁。例如在10天平均值中,最近10天中每壹天的分量都同當天的壹樣,每天的收市價格都佔有10%的權重。在5天平均值中,每天的權重都是20%。有些分析者認為,距當前越近的日子的價格變化應當具有越大的權重。
四、線性加權移動平均值
為了解決上述權重問題,有人提出了“線性加權移動平均值”的概念。在這種算法中,如果以10天平均值為例,那麽,第10天的收市價要乘以10,第9天乘以9,第8天乘以8,依此類推。這樣,越後的收市價,權重越大。當然,下壹步,我們要把其總和除以上述乘數的和(在本例中為55:10+9+8+……+1=55)。無論如何,線性加權平均值法依然沒有解決前壹個問題,即它仍然僅僅包含平均值移動區間內的價格。
五、移動平均線的使用
現在,各種期貨交易分析系統都有各種移動平均線供妳使用,無須您費神計算,關鍵在於如何選擇。下面我們試著概要壹下。大部分分析者使用雙移動平均線或三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其中,各種平均值均由收市價算得。最常用的移動平均值天數為5天、10天、20天和40天,或者是這些數字的某種變通(例如4天、9天、18天)。壹個期貨品種必定會有壹組最佳的移動平均線,選擇最佳的移動平均線組合,需要計算機進行復雜的運算,目前壹般的投資者很難做到。但是,投資者可以對某壹期貨品種的移動平均線組合進行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較好的移動平均線組合。 上壹頁 1 2 3 4 5 6 下壹頁
利用移動平均線買賣的方法大緻上有:
第壹、收市價高於平均線時買入;收市價低於平均線時賣出;
第二、當市價由下而,上漲超越平均線時買入;當市價由上而下,跌破平均線時賣出;
第三、利用兩條時間長短不同的移動平均線買賣。當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漲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買入;如果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跌穿長期移動平均線時賣出;
第四、當收市價高於短期、長期兩條移動平均線時買入,當價位低於其中壹條平均線時馬上平倉;當收市價低於短期、長期兩條移動平均線時賣出,當價位高於其中壹條平均線時立刻平倉等等。
利用移動平均線買賣方法很多,共同特點是著重於基本走勢。而不理會價格的壹時波動,缺點是應變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