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 美搞貿易保護逆之則亡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10-17 09:18:02
內容提要: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推動人類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以經濟全球化存在缺陷為借口而根本否定經濟全球化,甚至把自己國內的矛盾和問題歸咎到經濟全球化和別的國家頭上去,大範圍挑起貿易戰,以維護壹己私利、遏制別國發展,這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害人害己、不得人心。正視並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需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建設壹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世界,讓經濟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今天,人類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人類文明達到了以往難以想象的高度,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之所以如此,壹個根本原因就在於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力大發展,推動形成了壹體化的世界。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有新的錶現,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嚴峻挑戰。特別是去年以來,美國頻頻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錶現出明顯的逆全球化傾嚮。人們不禁擔心,經濟全球化會不會發生逆轉?世界經濟的大海會不會退回到壹個壹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當然不會。正如習近平同誌所指出的:“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壹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時代潮流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18世紀中葉,第壹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生產方式從手工業邁嚮機器大工業,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進入19世紀下半葉,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生產力新的躍升,除了商品貿易,跨國公司開始在世界範圍組織生產和銷售,各國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信息技術為代錶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蓬勃發展,資本、技術、人員和信息等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加速流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歷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現實地看,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勁動力。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各國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國際經濟交流合作日益廣泛。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新壹輪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不斷湧現,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繁榮發展。1990年到2000年,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速為4.05%;如果把時間維度擴展為1990年到2010年,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速則加快至5.51%。借助經濟全球化創造的生產力,全球減貧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本世紀初以來,在聯合國主導下,國際社會制定和實施了仟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推動11億人口脫貧、19億人口獲得安全飲用水、35億人口用上網際網路。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經濟全球化與科技進步互促共進,推動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突破,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快速發展,人類社會正迎來無比廣闊的發展願景。
當然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是壹把“雙刃劍”,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纍了壹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發達國家長期佔據高端,獲取了大部分利潤,而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嚮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無比艱難。又如,當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時,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尖銳,壹些國家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分化嚴重等問題更加突出。事物總是在矛盾運動中嚮前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並不能遮蔽其積極性和進步性,而是提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和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著力點。發展失衡、治理睏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要正視並設法解決這些問題,而不能因噎廢食。以經濟全球化存在缺陷為借口而根本否定經濟全球化,甚至把自己國內的矛盾和問題歸咎到經濟全球化和別的國家頭上去,顯然是錯誤的。
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損害各國利益,不得人心
經濟全球化並非壹帆風順,逆全球化總是如影隨形。18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發展史錶明,什麽時候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世界經濟就繁榮發展;什麽時候逆全球化擡頭,世界經濟就低迷不振。作為逆全球化的主要錶現形式,貿易保護主義害人害己,沒有贏家。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出臺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以期減少進口,出清國內積壓產品。然而事與願違,貿易夥伴國紛紛進行反制,使美國對外出口急劇下降。這壹保護主義政策被歷史學家認為是使美國深陷大蕭條並給全世界帶來大災難的原因之壹。當前,美國不顧世界各國反對,大範圍挑起貿易戰,成為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戰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增速連續3年降低0.5%,全球GDP將因此損失約4300億美元。美國本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最大受益者,現在卻成為國際經貿規則和經濟全球化的破壞者,個中緣由可以概括為三點。
不擇手段轉移國內矛盾。美國是西方世界最晚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強資本弱勞工、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平、社會嚴重不平等是美國社會的痼疾。最近幾十年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美國社會不平等不斷加劇。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比重從1978年的9%上升到近年來的20%;美國前10%家庭擁有的財富佔全國所有家庭財富的比重超過75%,後50%家庭擁有的財富佔比僅為1%。2017年,非洲裔美國人家庭凈資產中位數僅為白人的10.29%,拉美裔為12.11%。貧富分化、社會不公等問題在經濟繁榮期容易被掩蓋,在經濟低迷期則會凸顯出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爆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人們走上街頭,強烈要求改變“1%與99%貧富對立”的不平等現象。然而,美國的收入差距仍在擴大,社會兩極分化愈發嚴重,引起中低收入民眾強烈不滿。面對棘手的國內矛盾,煽動民粹主義、採取霸淩做法,把責任推卸給他國、挑起貿易爭端,既能維護壟斷資本利益,又能轉移國內公眾視線。
最大限度攫取經濟利益。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快速發展,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有所下降。1960年,美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40%,2016年下降到24%左右。1995年,美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所佔比重為19.9%,2008年下降到15.8%。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日益提高,2016年達到38.8%。應該看到,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發展,靠的不是發達國家的恩賜,而是自身流血流汗的苦幹實幹;不是要動誰的起司,而是在努力把世界經濟的蛋糕做大。這些國家在價值鏈中低端從事利潤微薄的生產,源源不斷地嚮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促進了世界經濟繁榮和平衡發展,提高了人類整體生活水準。佔據價值鏈高端的美國等發達國家從世界市場擴大、國際分工深化中受益匪淺,分享著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紅利,其經濟發展水準和人均GDP仍然遙遙領先。但是,美國壹些人抱持狹隘的零和思維,認為別人發展起來就是自己吃虧了,又是“退群”,又是加徵關稅,壹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脅迫其他國家作出讓步,自己就能攫取更多經濟利益。
從戰略上遏制別國發展。為了維護世界霸權地位,美國壹直防範任何可能追趕的國家。有人曾總結,在美國國際交往邏輯裏存在壹個“60%定律”:當另壹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之時,美國就會將其定位為對手,進而仟方百計地遏制其發展。不管是當年的蘇聯、日本,還是現在的中國,概莫能外。挑起貿易戰不僅是美國攫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手段。美國首輪加徵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領域,反映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為了打壓其他國家,美國罔顧國際規則、破壞世界經濟秩序,想要拆經濟全球化的臺補自家的墻,築起高高的貿易壁壘。但是,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嚮前發展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想要剝奪壹個大國的發展權更是違背歷史規律、喪失國際道義之舉。如果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裏,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結果必然是損人不利己。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既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又要正視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先進理念和務實舉措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讓經濟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同誌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熱烈回響。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才能推動建設壹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世界。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特徵之壹,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驅動力。歷史上,世界各國根據自身要素稟賦和技術條件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了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國際分工體系與世界市場。今天,應對逆全球化,根本之策仍是大力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完善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優化重塑,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今天的世界,物質、技術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發展的包容性不足,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條件和機會很不充分。據有關統計,現在世界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7左右,超過了公認的0.6“危險線”。包容性不足,必然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如果不是努力增強包容性,讓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而是奉行妳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結果必然是封上別人的門也堵上自己的路,損害全人類的利益。正確的思路和做法是,堅持妳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堅持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當前,壹些國家民粹主義泛起、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壹個重要根源就是經濟全球化的普惠性不夠,特別是中下層民眾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較少。各國應加強國內改革和國際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均衡普惠的發展模式和國際規則,創造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良好條件,共同推動世界發展繁榮;合理分配經濟全球化紅利,讓各國人民共享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成果,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不平衡的發展難以持續,不平衡的經濟全球化難以走深走實,甚至會為逆全球化思潮的滋生提供土壤。經濟全球化發展不平衡,壹個突出錶現是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和規則制定主導權獲取了經濟全球化的大部分紅利,開發中國家雖然取得了壹定發展,但處於不平等地位,南北差距依然懸殊。對此,應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新興(5.490, 0.00, 0.00%)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代錶性和發言權,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提供更多先進理念和公共產品,落實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促進開發中國家發展,實現全球範圍平衡發展。另壹個突出錶現是,在壹些國家,資本所有者獲得了大部分利益,中下層民眾被剝奪感增強。對此,應重視收入分配、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國內改革和國際合作,提高勞動者報酬,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堅持合作共贏是釜底抽薪之策。應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壹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合力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嚮,共同推動世界各國的發展繁榮。各國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中國提出的“壹帶壹路”建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是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壹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建“壹帶壹路”,可以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讓參與各國共享經濟全球化紅利,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