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元指數的三個誤區:短期美指或延續高位震蕩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2-18 14:10:47

預測,從來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早在1933年,美國經濟學家Albert Cowles便得出結論,即便是最成功的市場預測者,預測準確率也只是“比瞎猜的幾率略微好那麽壹點而已”。

       購買力平價下美國經濟佔全球比重是解釋美元指數(96.8144, -0.0885, -0.09%)長期走勢邏輯上更有說服力的指標,在短期內各國經濟“比差”的情況下,美元指數的高位震蕩仍將延續。

       預測,從來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早在1933年,美國經濟學家Albert Cowles便得出結論,即便是最成功的市場預測者,預測準確率也只是“比瞎猜的幾率略微好那麽壹點而已”。近幾十年來,又有各類研究調查來分析市場預測的準確性,但結果顯示,由於金融市場已更加復雜,現在的預測並不比八十年前的更準確。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絲毫不損市場對預測的熱情。壹方面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往往需要壹個這樣的“參考價”;另壹方面是因為盡管預測結果可能會不盡如人意,但分析的框架和方式往往是有參考價值的。這就是為什麽每年年初會有各種機構對各種類型的經濟數據和市場數據進行預測。

       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美元指數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對美元指數的分析往往是市場最為關註的議題之壹。在這些分析中,不乏邏輯清晰、結構嚴謹的佳作,但也有部分存在瑕疵。

       誤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壹是忽略了美元指數是貨幣籃子,因此,在預判美元指數走勢時,除了要著眼於美國的經濟及貨幣政策情況外,還要考慮籃子中的歐元(1.1307, 0.0015, 0.13%)區、日本、英國等經濟體。二是盡管認識到分析美元指數需考慮其他經濟體的情況,但指標的選擇不夠嚴謹。對此,我們來具體分析。

       誤區壹:美國經濟數據轉差會導緻美元走弱

       2018年,美元指數壹枝獨秀,其背後是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2019年,市場預計隨著美國財政刺激政策的邊際減弱、稅改刺激效應減退,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將逐步放緩,相應美元指數將承壓下滑。

       初看之下,這壹邏輯並無問題。但匯率的本質在於比較。經濟弱、貨幣弱這壹邏輯需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美國經濟轉差,但若其他經濟體錶現更為疲弱,則並不必然導緻美元走弱。事實上,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轉差的極端情況下,即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美元指數並不見得會走弱。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立於1920年,緻力於研究經濟運行狀態,並於1929年開始公開PO其對於美國經濟周期的判斷。根據NBER的研究成果,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國經濟共經歷了6輪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期時,實際GDP、實際收入及就業率等指標均會出現明顯下滑。

       筆者提取了美國6次衰退期時美元指數的錶現,並將衰退期期初美元指數的點位標準化為100,以方便進行各個衰退期的比較。由圖1可見,盡管在衰退期開始時,美元指數的錶現分化,但在衰退期結束時,美元指數往往能由跌轉漲或是延續漲勢。唯壹例外是1973年時的衰退,美元指數在衰退期結束時略有貶值。但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壹衰退期內,美元指數大部分時候都在期初水準的升值方嚮運行,且最終的貶值幅度也僅有0.5%。而在號稱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次貸危機期間,美元指數錶現反而強勁,衰退期內漲幅達5.5%。因此,僅以美國經濟增速減緩或是衰退作為判斷美元指數將走軟的說服力不強。

       那是不是因為在這些衰退期前,美元指數恰巧處於上漲周期,因此,衰退期開始後,美元指數只是慣性上漲呢?畢竟,在經濟衰退剛開始時,市場並不見得會同步反應。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追溯了衰退期開始前壹年美指的錶現。同樣將衰退期期初的美元指數點位標準化為100,再分別計算衰退期內和衰退期開始前壹年內美指的錶現。圖2可見,衰退期前,美指錶現更加分化,其中有4次是處在下跌通道。因此,並不存在美元指數處於上漲周期的說法。

       針對這壹現象,我們認為可能的解釋在於,考慮到美國經濟在全球的核心地位,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時,其他經濟體的錶現並不見得好。因此,美國經濟的相對錶現並不見得會惡化,由此,便不壹定導緻美元的走弱。

       誤區二:美聯儲加息將導緻美元走強

       2015年12月,在維持了零利率水準7年後,美聯儲開始加息,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0-0.25%】的區間上調至【0.25%-0.5%】。隨後,美聯儲在2016年加息1次,在2017年加息3次,2018年加息4次。目前,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為【2.25%-2.5%】。

       在短期觀察中,市場往往以美聯儲加息態度作為判斷美元指數短期漲跌的依據之壹。比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今年的1月4日首次亮相中壹改過去對市場的“冷漠”,強調貨幣政策將取決於經濟和市場的變化,試圖紓解市場的擔憂。由此,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節奏或將放緩,帶動當日美元指數快速下跌,並在隨後兩個交易日內繼續下跌,壹度逼近95的月內低位。

       長期來看,美聯儲加息與否是否會直接影響美指錶現呢?圖3錶明,這種關系並不明確。比如,面對股市和房市不斷升溫,2004年6月起的兩年多內,美聯儲先後加息17次,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將聯邦基金利率由1%提升至5.25%。但同期美元指數從94跌至85。此外,1986年至1989年的加息周期內,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共上調近400個基點,但同期美元指數從108跌至98。

       針對這壹現象,我們引入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利率。通過對比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與歐洲央行主要再融資利率之差可見,在加息周期,當美聯儲相對於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趨緊,即利差上行,美元則有走強的趨勢;反之則趨弱。加息周期結束壹年後,這壹相關性仍然存在。

       以上兩個問題盡管錶現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因僅考慮到美國自身的經濟狀況,忽略了其他經濟體狀況而導緻的分析誤差。在實際分析中,還存在盡管全面考慮了其他經濟體狀況,但指標選用有不恰當的情況。

       誤區三:美國GDP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決定了美元指數的強弱

       根據IMF公佈的數據,以美元計價,截至2017年末,美國經濟體量佔世界比重為24.34%;美元指數貨幣籃子中涉及的經濟體,包括歐元區、日本、英國、加拿大、瑞典、瑞士,其佔世界經濟比重共計達28.73%。因此,分析美元指數可以轉化為分析美國經濟相對籃子中經濟體的強弱變化,進壹步轉化為分析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通過提取數據發現,以美元計價的美國經濟體量佔世界經濟比重的變化,與美元走勢的吻合度非常高(圖4)。

       實際情況是,由於這壹比重的計算方式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因此,美元指數的波動必然會影響其佔比變化。比如,當美元指數強時,其他經濟體以本幣計價的GDP規模摺算成美元時會出現摺價,那麽,美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必然會提升,反映在圖上,便出現了美元和美國經濟佔比的同步提升,但這並不能說明美國經濟佔世界的比重決定了美元指數的錶現。

       那麽,如何剔除匯率因素的影響?IMF編制了購買力平價下的貨幣單位,以剔除匯率的影響。在此單位計量下,美國GDP佔世界的比重在1999年後處於不斷下滑的狀態,2017年佔比為15.28%。這與美元指數的走勢明顯不符。盡管如此,但這才是邏輯上更具說服力的指標。

       正如前文所言,美國經濟的全球霸主地位決定了預測美元指數的重要性,但這也造成了分析美元指數的復雜性和多變性。

       筆者始終認為,具體的點位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分析的框架和邏輯。在分析過程中,如何抽絲剝繭、化繁為簡,如何去偽存真,才是需要進壹步深究並不斷提升的能力。

       在澄清上述誤區後,筆者認為,盡管當前美國部分經濟數據有壹定放緩,且美聯儲官員也多次發錶鴿派言論,暗示將下調年內加息次數,但除非歐元區在經歷英國脫歐、法國“黃背心”事件、義大利是否觸發過度赤字程式等風險事件後,經濟能夠企穩,相應貨幣政策也能出現邊際進壹步收緊的跡象,否則,美元指數的高位震蕩仍將在短期內延續。

(互易市場:www.change888.com)

註冊/登錄代表您已同意《客戶協議書》
  • 掃描下載MT4

  • 掃描下載APP

互易市場快訊-change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