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揮淚宣佈6月辭職 “脫歐”下壹步怎麽辦?
作者:管理員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5-26 15:25:12
英國“脫歐”進程延宕起伏的三年間,鬧劇不斷,如今,也走到了壹個新的分岔口。5月24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May)宣佈,她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導人壹職。她在任時間共2年10個月,是英國史上在任最短的首相。
特雷莎·梅下臺的主要原因是,英國脫歐遙遙無期,方案連連被國會否決。在整個談判進程中,特雷莎未取得多數議員的信任,導緻“脫歐”僵局,最終保守黨敦促特雷莎下臺。
在正式卸任首相後,特雷莎·梅的照片將會出現在首相府內的石質大樓梯旁。那面墻壁上掛著歷任英國首相的簽名畫像或照片,裝裱在黑色鑲金邊的相框中。特雷莎·梅將是其中的第二張女性面孔。而包括二次公投在內的“脫歐”所有選項都仍存在可能性,未來英國“脫歐”願景仍迷霧重重。
辭職演講後揮淚離場
從2016年7月13日上任到辭職,特雷莎·梅在職共2年零315天,創下了1900年以來,英國首相在位的最短記錄。
而被迫辭職的原因,主要與“脫歐”僵局難破以及近期兩場選舉中保守黨戰績不佳有關。
壹方面,英國此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已三次遭英國議會下院投票否決。而特雷莎·梅公佈修改後的新“脫歐”協議,因其承諾議會將決定是否就“脫歐”條件舉行公投引發批評。“脫歐”陷入僵局後,保守黨內始終有呼聲要求再次對首相進行不信任投票,迫使特雷莎梅盡早下臺。
另壹方面,歐洲議會選舉23日在英國舉行。多個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援率大幅落後於新成立的“脫歐黨”。在本月初舉行的英國地方議會選舉中,保守黨也因處理“脫歐”問題不力遭到重挫。
特雷莎·梅稱,我壹直緻力於使英國成為壹個不僅僅是為少數特權人群,而是為每壹個人服務的國家,三年前,英國人民投票選擇要離開歐盟,我有義務實施人民的選擇,並盡最大的努力完成這壹切。
我已經盡我壹切所能說服議員支援脫歐協議,不幸的是我沒能做到。我嘗試了三次,我相信堅持是對的,就算不成功的機率很高。但是現在我很清楚,對國家來說最好的是由壹位新首相來帶領大家,所以今天我宣佈我將在6月7日辭職。
要取得脫歐的成功,新首相必須在議會達成共識,很遺憾,我沒有做到這壹點。只有各方願意妥協,共識才能達成。
我將很快離任,這是我壹生引以為豪的工作。我是第二位女性首相,但肯定不是最後壹位。我選擇辭職、毫無怨言,心中只有感謝,感謝在過去,能有機會為我愛的國家服務。
辭職演講結束後,“鐵娘子”含淚著離場,留下不捨的背影。
事實上,自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濟面臨著英鎊(1.2711, 0.0051, 0.40%)貶值、通脹來臨、投資撤離、經濟放緩、人才流失、就業下滑等諸多問題。
有經濟學家統計稱,相比於脫歐公投前,英國GDP事實上已經損耗了約1-2.5%,大部分的損耗是來自英鎊貶值,公投以來,英鎊已經貶值超過10%。受到特雷莎·梅宣佈辭職日期的影響,英鎊短線拉升。但英鎊自5月以來已經跌了3%,幅度之大僅次於2016年脫歐公投。
成也脫歐,敗也脫歐
自特雷莎·梅上任以來,“脫歐”壹直是她的最核心使命之壹,她也因此被稱為“脫歐首相”。
特雷莎·梅1956年10月1日出生,是牧師的女兒。從12歲起,她每周末在保守黨事務室幫忙做事,並決意要從政。在牛津大學讀地理專業期間,她是大學辯論會主席,不少同學都知道她的夙願是當上英國女首相。
上世紀80年代起,特雷莎·梅正式投身政治,從保守黨基層壹步步攀登。她先後擔任市議員、議會下院議員,2010年被任命為內政大臣,在這個“高難度”崗位上幹了6年。
2016年7月,全民公投的巨浪把英國推入“脫歐”風暴,也把原本無緣相位、時年已59歲的特雷莎·梅送入唐寧街10號,她因此被稱為“脫歐”首相。
“我們正經歷英國歷史上壹個重要時刻。公投之後我們面臨著國家巨大變革的時代。我們是大不列顛,我們將迎接挑戰。”她在就職演說中語氣堅定。公眾期望她能最大程度彌合黨內分歧,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最大利益。她肩負重任迎難而上,展現出不讓須眉的務實與堅韌。
上任後不久,她在壹個月內旋風式訪問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多個歐盟成員國,強調英國將來即使脫離歐盟,仍會十分重視與歐盟的關系。她還先後到訪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嚮三個地方政府重申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將盡力維護地方利益。
特雷莎·梅幾年前被診斷出患有I型糖尿病,卻照樣日日處理繁重公務,在公眾面前神採奕奕。她發起提前大選卻導緻保守黨失利,但她痛定思痛,擦幹眼淚為聯合組閣努力奔走;面對輿論對她領導“脫歐”不力的指責,她與歐盟代錶徹夜談判,然後啞著嗓子對議會發錶講話;她腹背受敵,挺過黨內和議會內多次“逼宮”與不信任投票。
英國廣播公司政治事務助理編輯諾曼·史密斯曾直言,特雷莎·梅的韌勁不可小覷,內閣會議桌周圍有多少人倒下,而她還站在那裏。
有人說,特雷莎·梅是個不幸的首相,掌舵三年,多在逆水行舟。
連續發生的恐襲重挫選民對保守黨的信心;倫敦格倫費爾大樓火災緻死80多人令民眾不滿;自信滿滿提前舉行議會大選,卻導緻保守黨在議會下院失去絕對多數;她領導的政府在過去兩年內相繼有20名高官因“脫歐”辭職,被諷為史上最不穩定的內閣……
最令她遺憾的是,她力推的“脫歐”協議被議會連續否決,英國順利“脫歐”未能成為她的政治遺產。
輿論還質疑她在“脫歐”問題上的立場變化。當選前她是低調的“留歐”派,成為首相後她不得不扛起“脫歐”大旗,放出“無協議‘脫歐’好過壞協議‘脫歐’”的豪言,錶明“硬脫歐”立場。但在重重現實壓力面前,她最終只能拿出壹份“軟脫歐”協議。為了推動這份協議通過,她錶示“願以相位換協議”,但最終還是被否。
“脫歐”之戰令她內外交睏。與她談判的歐盟官員對她不滿;保守黨同僚、前外交大臣約翰遜等人公開反對並準備替代她;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嘲諷她的報道或漫畫;3月份公佈的壹項民調顯示,57%的英國人不認可她的工作。
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可謂是成也”脫歐”,敗也“脫歐”。但對於雷莎·梅的“最後壹搏”,外媒普遍認為,雖然勇氣可嘉,但第四次投票通過的可能性依然非常渺茫,“好比要創造壹個政治奇跡”。
雷莎·梅在就任首相時就曾立下誓言:“辦成脫歐這件事”。或許正是這種念茲在茲的情懷,讓今天的雷莎·梅寧願以辭職為代價,也要換取黨內黨外議員對脫歐協議的支援。
“脫歐”下壹步怎麽辦?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特雷莎·梅的辭職演講透著她的委屈。絕大多數英國人對特雷莎·梅宣佈辭職既不感到意外也不覺得遺憾。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學教授特拉弗斯稱,特雷莎·梅是壹個勤勉的保守黨政治家,但她的強勢無法在她身處的這個時代得到體現。她堅持落實脫歐公投決定,但又無法平衡黨內觀點。在脫歐這個事關各方利益的問題面前,她註定失敗。佈雷迪等議員考慮的是整個政黨的利益,尤其是執政地位問題。
眼下,特蕾莎·梅的首相生涯已經進入倒計時,在繼任者出爐前,她將繼續擔任首相。根據規定,首相卸任後將在執政黨內選舉產生新領導人,經女王批準後擔任首相,直至下次大選。
早在特雷莎·梅宣佈辭職計劃之前,下任英國首相的競爭,已經展開。其中,前倫敦市長約翰遜呼聲最高。去年7月,約翰遜因與首相特雷莎·梅在“脫歐”問題上立場存在分歧辭職。本月,約翰遜已經確認,壹旦首相辭職,他將參與保守黨的領導權爭奪戰。
而約翰遜曾在倫敦市長的位子上坐了八年,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基層民眾的支援。2016年脫歐公投結束後,卡梅倫首相選擇辭職,約翰遜也曾考慮競選保守黨黨魁,但因為其競選拍檔臨陣倒戈,他最終選擇主動退出競選。
據《每日郵報》最新報道,共有36%的保守派人士錶示,約翰遜應該成為下壹任首相,內政大臣賈維德以9%的支援率位居第二,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以7%的支援率緊隨其後,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有5%的支援率。
值得註意的是,脫歐協議壹再遭到國會否決後,保守黨也將面對兩大棘手現狀:質疑黨魁能力和黨內信心動搖。在5月初的英國地方選舉中,保守黨遭受重挫,失去1300多個席位。雖然特雷莎·梅多次挺過不信任投票,但還是因脫歐進程停滯而逐步失去保守黨黨員的支援。
此外,英國脫歐願景仍面臨“災難的不確定性”。議會已3次否決脫歐協議草案,最新壹版協議也不被看好。英國原定3月29日正式“脫歐”,但由於“脫歐”協議連續遭到議會下院否決,“脫歐”進程陷入停滯。目前,英國“脫歐”期限已延長至10月31日。
在英國已經公投決定脫歐近3年之後,英國以何種形式脫歐、何時脫歐、是否舉行二次公投,這些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特蕾莎·梅承諾辭職,但仍難破“脫歐”僵局。英國“脫歐”進程將受下屆政府政策影響。
看來英國脫歐這場大戲,還是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