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貨幣政策何處去? 鮑威爾的降息解釋令人浮想聯翩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9-08-05 09:13:03
美聯儲稍早前的會議公告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國會聽證,發出了近4年來難得的鴿派聲音,幾乎直白地告訴市場,美聯儲準備降息了。果然,8月1日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在新聞PO會上錶示,鑒於自6月以來收集到喜憂參半的數據,這次降息是出於提升通脹、防止經濟潛在的下行風險擴大,是“經濟周期中期調整”。各方輿論的解讀則認為這暗示美聯儲並不肯定會否在今年晚些時候進壹步降息。盡管鮑威爾壹再錶明此次降息與特朗普的言論無關,美聯儲圍繞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制定政策,不會因政治壓力或“為證明自身獨立性”而調整政策,但鑒於壹個多月前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威脅,世人不禁產生種種聯想。
盡管鮑威爾壹再錶明此次降息是“經濟周期中期調整”,美聯儲圍繞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制定政策,不會因政治壓力或“為證明自身獨立性”而調整政策,但鑒於壹個多月前白宮對美聯儲的威脅,世人不禁產生種種聯想。
壹個多月前,美國媒體曝秘聞,白宮認真考慮過美聯儲主席是否該換人。特朗普壹嚮做事出人意料,但如此直白嚮美聯儲施壓,還是令市場震驚。須知,這挑戰的可是發達國家近40多年來達成的經濟共識——央行的獨立性。
二戰以後,凱恩斯的總量經濟學被廣泛接受,特別是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宏觀調控,深得西方各國政府的歡心。西方國家的政府周期性地面臨選舉壓力,各黨派、各候選人都有意願通過刺激性經濟政策增加就業,樹立政績,爭取選票。但長期使用宏觀調控政策的後果代價也逐漸顯現:刺激政策需不斷加碼,最終在適應性預期和擠出效應的作用下失去效果;政府赤字不斷增加,貨幣貶值,通脹高企。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發達國家相繼進入通脹高達兩位數、經濟卻停滯不漲的“滯漲”階段。伴隨對“滯漲”的反思,對壹戰以後德國超級通脹的痛苦記憶,社會普遍認識到,不能再放任政治周期性地影響貨幣政策了。央行的獨立性應運而生。發達國家不斷從制度上切斷政府和央行的聯系,央行被賦予獨立決定貨幣政策的權力。在決定貨幣政策時,央行只應該考慮經濟狀況,特別是通脹。貨幣政策的多重目標中,穩定幣值被置於更重要的位置,成為貨幣政策最重要的出發點。
從制度安排上看,美聯儲的獨立性可能不如歐洲同行,但美聯儲直接嚮國會負責,甚至在某些方面擁有不受國會約束的自由裁量權。美聯儲理事會理事的任期為14年,遠遠長於總統任期,白宮很難通過人事任免來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決策。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應對滯漲,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保羅·沃爾克不顧任命其為美聯儲主席的卡特總統意見,將基準利率提高至20%左右。通脹應聲而落,但代價不菲,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翻番,卡特總統在連任競選中落敗。然而,這次鐵腕加息,卻成了美國經濟走出“滯漲”泥淖的起點,為雷根的改革創造了條件。因此,雖然短期內有人把經濟衰退稱為沃爾克衰退,但時至今日,美聯儲和沃爾克本人都獲得了充分的肯定。此後,格林斯潘再次拒絕老佈希總統的加息要求,導緻其競選失敗。即便如此,在柯林頓、小佈希和歐巴馬三位總統的任上,為避免輿論壓力,也幾乎從未在公開場合嚮美聯儲施壓,也未有新聞披露他們有此傾嚮。
美聯儲此時由鷹轉鴿,固然有經濟因素,如5月就業數據疲軟,通脹回落至2%的區間以內,國債收益率扭曲等,但這些理由並不充分。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和失業率數據錶現出來的趨勢明顯不壹緻,非農就業數據具有較強的月度波動;美國經濟傾嚮消費強勁,居民消費信心處於歷史高位;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價格都維持在高位,較大機率存在泡沫,這些都可以成為美聯儲拒絕降息甚至維持加息周期的理由。在經濟數據支援力度不足的情況下,雖然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始終強調美聯儲的獨立性,但由鷹轉鴿的時間與特朗普的強硬發聲怎麽如此巧合?
事實上,西方各國央行的獨立性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不斷被削弱。在經濟危機時,美聯儲通過極端擴張資產負債錶拯救了市場;經濟危機後,每逢美股波動,美聯儲的政策總會有所軟化。有論者直呼,美聯儲被市場綁架了。如果此時市場再對美聯儲與政府的關系存有疑慮的話,無論美聯儲還是美國經濟,都將受到嚴重考驗。
壹旦市場確認,美聯儲在嚮白宮的要求低頭,那麽所有人就等於拿到了“美聯儲期權”,即經濟金融壹旦有風吹草動,美聯儲就會寬松,那不顧壹切做多,就是唯壹正確的投資選擇,而不斷創造新高的股指又“自我實現”地確認了這種“判斷”。上世紀80年代後,美聯儲貨幣政策過度寬松,最終都錶現在資產價格上而非物價上。近4 年的加息周期後,美國股市仍維持在高位。這令世人越來越擔心,是不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是過於寬松了?貨幣寬松帶來的資產價格泡沫,有多大的危害,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次貸危機中大家都領教過了。
壹些央行掌門人在離任後的回憶錄中,都對在任時的決策艱辛大倒苦水。美聯儲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主席馬丁曾這樣形象地描述央行的職能:“政策制定者的工作就是在宴會如火如荼之時悄悄拿走誘人的酒杯。”耶倫也說過,央行有時需要做不受歡迎的事。美聯儲多發貨幣,好處是直接的,至少對白宮是這樣,而代價則在遠方。但歷史告訴我們,代價壹定會來,而且會很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