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發行債券的方式和以往有何不同?但流動性枯竭仍是背後最大隱患
作者:管理員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20-06-10 18:54:27
疫情迫使各國採取不同的思維方式,以應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隨著國家急於滿足其融資需求,許多國家(尤其是在歐洲)因為擔心供過於求會導緻利息成本螺旋式上升,所以不願冒任何風險。這導緻歐洲採取了較少有人涉足的方式,即通過銀團發行債券,這是壹種成本相對較高但很容易預測的選擇。
1.歐洲所做的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
在歐洲,籌集資金的典型方式是通過拍賣——想想蘇富比——即壹個國家在某壹天的某個特定時間出售壹定量的債務。就像藝術品拍賣壹樣,投資者出價,價格會根據需求波動。不那麽常見的是私人配售,即債務管理機構直接嚮投資者出售債券,通常是針對更為模糊的發行,比如100年期愛爾蘭債券。另壹種方式是通過辛迪加(syndication),即指定壹組銀行承銷壹筆銷售。銀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於嚮市場推出新的或超長債券,並已成為為疫情計劃提供資金的夯選擇。它們花費更多,但保證能籌集到資金。
2.它們如何運作?
在某個國家的財政部解決了借款需求之後,其債務管理事務室通常會通過拍賣和銀團的方式計劃如何為其籌集資金。後者涉及找到壹組銀行,這些銀行將負責確保投資者的安全並同意購買任何未售出的證券。如果妳知道自己的債券全都能賣出,妳就得為此付出額外的代價。最近的壹次義大利銀團獲得了超過1000億歐元(1130億美元)的訂單,主要是因為這些債券的收益率比市場上的債券高出近10個基點。假設銀行設法出售所有產品,那麽這壹過程對銀行來說是壹項非常有利可圖的過程。
3.為什麽歐洲要這樣做?
歐洲面臨前所未有的借貸需求。根據彭博資訊的數據,今年19國歐元區的債券銷售總額將達到約1.2萬億歐元,高於2019年的約8700億歐元。而且由於各國仍在放松管制,各國政府負擔不起為企業和公民提供迫切需要的支援。常規拍賣可能不可靠,可能無法出售所提供的所有債券,因此需要銀團發行。摩根大通公司估計,它們佔今年政府債券發行量的30%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分之壹。
4.投資者可以消化所有多余的借款嗎?
現在看來他們可以,而且可以購買更多。該地區的銷售吸引了創紀錄的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歐洲央行。盡管該機構無法直接從美國國債購買債券,但其在二級市場的份額不斷增加,意味著投資者知道他們可以隨時出售證券。在6月的會議上,歐洲央行將其應對疫情的購買計劃增加至1.35萬億歐元。當然,這不能保證銀團將繼續滿足強大的需求。例如,第二波疫情蔓延可能會使這種銷售對負債纍纍的國家(例如義大利)更具挑戰性。
5.這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如何?
企業經常使用銀團來出售債券,新興市場國家、地區政府和發展基金也經常使用銀團。但是,全球最大的債券賣方——美國卻從未使用過銀團。盡管美國財政部以其他國家的成功為由考慮了銀團,但也有人擔心這可能會出現偏袒某些銀行、擾亂市場供應的可預測性的情況。重要的是,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個必要:美國國債作為全球最大、流動性最強的政府債券市場的地位支撐了需求,包括來自外國投資者的需求。
6.對債券市場有更廣泛的影響嗎?
現在銀團正在發揮作用。即使是在英國、西班牙、愛爾蘭和希臘等國均進行了這類出售,投資者準備了近300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顯示出固定收益產品的需求目前仍保持強勁。由於央行吸收了如此多的供應,市場運作可能存在長期風險。日本央行壹直在大量購買債券,以至於有幾天公開市場上沒有任何債券交易。如果歐洲走上同樣的道路,利率部門更多的日常工作可能是進行有利可圖的銀團活動,而不是實際買賣證券。危險在於,流動性幾乎可能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