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戒煙來談談外匯交易中的執行力!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08-29 11:39:47
說明壹下:前面主要從戒煙入手,談的是執行力的問題。而後面是從交易中常見的錶現入手,再談執行力,並且深入談到交易的本質。
好的,讓我們開始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很多都吸煙,也都知道吸煙的危害,也都知道應該戒煙。
那麽讓我們學習壹下戒煙:怎麽戒煙呢?就現在,把手中拿的煙扔掉,然後以後再也不抽,就完了。非常非常的簡單,學習戒煙,甚至連10秒鐘都不需要。
就是做不到呢?
因為戒煙是痛苦的。
但是呢,戒煙不應該是痛苦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
孫中山先生說過壹句話“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同理,逆著人的本性改變(戒煙),難道不是壹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嗎?
那麽應該怎麽改變呢?就是讓抽煙成為壹種痛苦的行為,而不抽煙、戒煙,成為壹種快樂的行為。比如說讓抽煙身體產生失戀般的痛苦,而戒煙,會產生壹種熱戀般的快樂。那麽就不存在戒煙這個問題了,因為大家都很輕松就戒煙了,這個問題也就不成為壹個問題了。
不過呢,對於快樂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有些人喜歡追求快樂,有些人痛苦會給他帶來快感。所以不要片面的理解我所說的痛苦和快樂。
有些人可以通過意誌力改變。就是說他的意誌力產生壹種作用,就是把戒煙的痛苦降低,而快樂提升。這種快樂就像上面說的,定義是不同的。可以是壹種心靈的滿足感。有些人意誌力比較強,事實上他是意誌力的鬥爭的層面上,而不是徘徊在戒煙和不戒煙的痛苦上。也就是說這種快樂和痛苦是被轉移到另外的層面上。
我舉個例子,就是說他的自尊很強(指自尊非常強的人),那麽不能戒煙這個事實,就觸動了他的自尊。那麽呢,對於他來說,失去自尊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戒煙本身所帶來的痛苦,那麽他為了逃避失去自尊的痛苦,就順理成章的很容易就把煙給戒了,但是這裏僅僅是從逃避痛苦的角度上來說的,而且僅僅從逃避痛苦的角度入手,他的這次戒煙,是非常痛苦的。然而逃避痛苦,還應該追求快樂,就是說戒煙應該是快樂的(逃避痛苦的力量比追求快樂大,但是同時逃避痛苦是被動性的,而追求快樂則是主動性的)。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就是說突然的壹件事觸動了妳,自然而然的就把煙扔下了,就像突然之間就改變了壹樣,壹瞬間,自然而然的就把煙戒了,就像理所當然的壹樣。
能改變,必然在壹瞬間心中的快樂和痛苦發生了逆轉,也就是所謂的頓悟(單指改變)。
許多事情我們不去想它,並不代錶潛意識不在想,打個比方,就好像是電腦的後臺運行壹樣,它自然而然的,而且是無意識的運作(註意是無意識的運轉,而不是我們平時思考的時候刻意的思考),隨著時間、體驗、知識、理解、思考和情景的變化和積纍,在某壹瞬間,妳會忽然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頓悟(當然頓悟還有時間上的沈澱,和心境上的變化),、靈感(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不可強求,因為它是來自於後臺的無意識、無規律的運作,而情境的改變之類的,觸發到那個點而出現的。)。當然說這個就和主題沒有太大的關聯了。
這頓悟的壹瞬間,必然在心境上,改變了自己對快樂和痛苦的定義、觸動快樂-痛苦的天枰,產生逆轉,順理成章的就發生改變。
引用許巍的壹句歌詞:“這壹切的轉變,是如此的簡單”。
回到交易之中
可能說的有點亂,我總結壹下:我從戒煙入手,引出人的本性,然後由此為基礎談了行為模式的改變和心境上的改變。
讓我們回到交易之中:
從壹個例子開始
常常聽新手抱怨,壹進場就被套。
“壹進場就被套,那是不正常的現象。那麽什麽樣才是正常的現象呢?就是說妳壹進場,行情就按照妳預想的,妳預判的方嚮走,這樣的情況,才是正常的。”
壹進場的就被套,無非是兩種情況,壹是趨勢看對了,但是入場點不好,壹個反彈就被震出去了。再就是趨勢判斷錯誤。但是無論趨勢判斷正確與否,入場點不好。
而入場點不好,往往沒有自己的壹套交易計劃,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在交易中最常見的錶現就是追單
許多人往往是這樣:看到行情走了(以多勢為例),壹沖動就進去了,往往被套在(上升趨勢的)最頂部。然後下單之後就後悔了,看到行情繼續走了,就想先不出來吧,再漲漲出來,看到下跌,後悔了,幻想著稍微回去壹些再出來,然後再下去了,心裏那個悔啊,“我剛剛出來就好了”這次回到原來的位置,壹定壹定出來。然後行情又跌了。。。。,
非農數據開始,非美嚮上。
心情大好,認為自己的僥幸是對的。
然後,出去繼續看法網半決賽。
越二十分鐘後,回來壹看,此單已經虧損150點。
當時心裏壹驚,想立即平倉。
這時候發現利潤已經回撤的蠻厲害,心有不甘。
上去10個點再平吧
繼續下跌
回到之前的想平位置,我壹定平
心裏猶猶豫豫,滑鼠抓在手上,就是點不下去。
與上次犯錯的時候的心理活動壹模壹樣。
行情繼續下跌。。。
痛苦、無助、失望、終於失控了
對著電腦大聲的說著粗言,然後就直接關了電腦。
怒氣沖沖的去外面繼續看比賽啦
這裏是來自火線論壇某人自己檢討的壹個帖子,我這裏引用壹下。相信許多朋友也有類似的經歷:這樣被市場逮住慢慢放血,摺磨著妳的神經,搞的身心疲憊、資金也損失不少。
所以外匯市場上有這麽壹句話:“市場會想盡壹切辦法把參與其中的人搞瘋。”
從上面的錶現來看,暴露出很多問題。首先就是沒有自己的壹套交易計劃,入場和入場後的處理都有問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心態不好,不能夠嚴格止損和砍倉。趨勢判斷的問題、精確入場的問題,心態上的、等等。。。。很多了。
最根本的還是說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必須改!
怎麽改呢?
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正確的
然後就是去做正確的,不斷的重復正確的東西,用正確的行為模式,去取代錯誤的行為模式。(或者是把錯誤的行為模式改正,壹個意思)
很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就是做不到。這裏還是執行力的問題了。
皓日v刀老師說過壹句話“我們花費巨大的時間和金錢,其實就學到六個字“執行”和“如何執行””
同樣的道理,500年前,陽明先生也說過“知,行合壹”
那麽為什麽知道但是做不到呢?為什麽執行如此的睏難呢?
知道但是做不到,就是理解的不夠深,不夠透徹。只是知道了,沒有理解,或者說理解的片面,沒有完全、徹底的理解。
越深入理解,就越能夠做到。真真正正的理解了,也就順理成章的做到了。
那麽為什麽不能夠理解呢?就是:壹些經歷、體驗、知識和思考不夠,而不足以引發、觸發壹些思考、領悟、理解和心境上的改變(同時觸動心中快樂-痛苦的天枰,產生順理成章的執行),當然這個過程也與悟性有關。所以說“交易很是需要時間沈澱的。”
“由量變到質變”,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思想上的壹些認識的錯誤、和人性上的雜糅、個人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造成執行和領悟如此的睏難的原因。
我舉個例子:
許多人抱著天真的幻想進入市場:說我是為了給老婆買輛車,或者是賺錢給她買個禮物(奢侈壹點的),或者怎麽怎麽樣。很讓人感動的動機。於是就認為市場應該應該怎麽樣,市場就應該對自己好,就應該讓自己賺錢。這樣的想法是不好的。
有老師曾經舉過壹個例子,我在這裏引用壹下:
我有壹個朋友,他進入這個市場的本意是想賺壹輛車——在北京沒有壹輛車確實是不方便。我還記得當初他跟我說,他很心疼他老婆,覺得她嫁給他之後沒有過上太好的日子,有了壹輛車之後,他就可以送他老婆去上班了,就不用在冬天的寒風裏讓她去擠公共汽車了……
我當時很感動。但是半年之後的情況是這樣的:他辭了工作,專職在家炒匯,爆倉2次,損失5000美金。每天很晚睡,吃飯也不很定時,把身體搞的很差。因為經常處於倉位比較重的狀態,止損和浮虧數目都很大(賺的時候總拿不住,具體情況如我說的第二點),所以情緒也總是不太好。以前晚上的時候他會陪他老婆看看電視或者兩個人出去散步,現在則是讓自己的愛人壹個人孤單的看電視孤單的睡覺,而自己盯著K線。周末的時候,如果這周有賺,那麽還好,如果賠了,那麽別說開心出去玩了,基本上做什麽都提不起精神,和其他朋友的交流越來越少,越來越自閉……他老婆嚮我哭訴,寧願壹輩子坐公共汽車也不願他再炒匯了。
他的本意是想讓她開心福祉,到最後的結果卻是換來她的眼淚。
我也見過類似的情況,比如我有壹次在某個論壇看到個帖子,說自己為了給老婆怎麽怎麽樣,很讓人感動的理由而進入市場,然後理直氣壯的要求高手給自己指點壹下,理直氣壯的認為市場就應該讓自己賺錢。
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妳動機再好,不付出努力,不改變自己,那麽就不可能賺錢。甚至連在市場中活下來妳都做不到,怎麽去賺錢?既然妳為了老婆去進入市場,去努力的學習和交易,那麽為什麽不為了妳老婆去改變自己呢?改變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呢?
失敗的時候,就壹味的抱怨,或者是失去理智的瘋狂。認為是市場欺騙了自己,自己就應該賺錢嘛,賺不到呢?自暴自棄,或者就是發泄。這是病態、不正常的,也是壹種脆弱的錶現。
所以市場中有句話叫做“沒有被市場狂扁三年還不死的本事,怎麽敢出來混?”
還是那句話:市場從來就不在乎妳是怎麽想。在這個市場之中,只有對錯,只有輸贏,沒有善惡。妳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然後改變自己。
我們知道,“交易的本質,就是犯錯”“市場往往用我們的缺點,推動我們前進。”“願意的人被市場領著走,不願意的人被市場拖著走,不論怎麽樣,妳必須要嚮前走”
無論做到做不到,都必須做到!否則在這個市場中,妳就只有死(無非是早死還是慢死)。
這個市場就是這麽的殘酷。市場之中,沒有善惡,只有對錯,只有輸贏。
註意我下面這句話:但是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說“從接觸這個行業開始我每時每刻都在實現著自己的突破和飛躍”。
最後:“壹個成功的交易員,沒有自尊,沒有虛榮,也沒有立場。有時候甚至連自我都是不需要的。是什麽,那就是什麽;該怎麽做,那就怎麽做”
另:沒加說明的引號裏面的話,也是引用的。主要是師父的壹些話,或者是壹些市場中的名言之類的,或者是其它。當然有些是為了突出重點、或者是錶示這是某人說的話,而加的引號。這裏說明壹下。
執行力的問題,不單單在交易中,在生活中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