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理財大數據:近七成投資者全面虧損,妳笑到最後了嗎?

作者:管理員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12-25 17:33:43

  2018進入倒計時,不過這壹年似乎並沒有像廣場舞《2018發發發》唱的那樣給大家帶來太多財運,甚至不少人都嘗到了資產縮水的味道。然而,仍有壹小部分“幸運兒”在寒冬中守得雲開見月明。
  
  根據《維度》聯合騰訊理財PO的問卷調查顯示,在2018全年投資理財中,全面虧損的佔比接近七成,而賺得收益超過10%的僅佔全部受訪者的6.17%,盈利超過五成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1.52%。
  
  
  近七成理財用戶投資股票 除樓市外今年吸金最多
  
  股票、基金、債券、P2P、保險……這些我都投了,存款和寶寶理財就更不用說了,這壹年下來賺了不到5%吧,主要是股票虧得多,拉低了整體收益,要是前些年的行情,肯定不止這個數。”當談及自己在2018年的投資情況時,今年30歲的李美有點悻悻然,尤其她還被身邊的“理財小白”嘲笑了,“看妳壹天費心巴力的,還不是和我隨手扔在理財通裏賺得差不多!”
  
  盡管2018年的股市持續低迷,但仍然在投資理財領域中最受追捧,而網際網路寶寶類理財產品因其低門檻、高便捷的特性,即便收益壹跌再跌,還是頗受大眾青睞。這在《維度》的調查中可見壹斑:在過去壹年,受訪者參與的理財方式中,投資股票的受訪者人數最多,佔比67.9%,而余額寶、理財通等貨幣基金緊隨其後,也有46.92%,其他基金則以38.83%的佔比位列第三。由此可見,熊熊的股市,並沒有抵擋住人們投資的熱情,股市仍然是2018吸金最多的投資場所(當然,不考慮樓市的情況下)。
  
  “我媽從97年就開始炒股了,現在都五十多歲了,每天都還在電腦上盯盤,從早上9點半壹直到下午3點半……”李美覺得自己之所以會入市,也是緣於母親的耳濡目染。
  
  事實上,《維度》調查發現,股市除了是最多投資者的選擇,也是人們投資資金最多的地方。調查數據顯示,近半(42.21%)投資者將最多資金投入股票,其次是基金(不包括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和寶寶理財類產品,佔比均超過12%。
  
  的確,在《維度》調查中,無論老少,各個年齡段人群在股市中投入資金都是最多的,甚至包括年近古稀的50後。對於這壹現象,國家理財規劃師分析稱:“人們投資理財的首要目標是使資產保值增值,而股票作為最為廣大理財用戶熟悉的權益類投資產品,相對於固收類產品能博取更高收益,自然成為不少人配置資金的首選。”
  
  不過,該國家理財規劃師建議:“投資理財規劃與人的生命周期密切相關。不同年齡段的投資人在理財產品配置上應當區別對待,對於老年投資者而言,風險承受能力變弱,應減少股票等權益類投資佔比,增持流動性較為靈活的固收類投資產品,以穩重為主,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爭取獲得壹定收益。”
  
  《維度》調查數據還錶明,越年輕的人群在基金方面投資最多的比例越大,以90後(包括95後)為例,這個數據佔比達到22.31%,甚至超過了寶寶理財產品的比重。對此,該理財規劃師分析稱,相對股票來說,基金的準入門檻更低,風險也相對較小,尤其當下定投成為夯,年輕人往往以此作為進入股市的敲門磚。
  
  同時,《維度》也註意到, 2018年投資理財如果按照投入資金多少進行比較時,會呈現出明顯的年齡趨勢:年紀越長,越傾嚮於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古早理財方式;年齡越小,越熱衷於寶寶理財、P2P等網際網路新型理財產品。“我兒子跟我說了好多次,要給我開個支付寶,把我的存款放到那個什麽余額寶裏,但我始終沒答應,就算他說的再好,我還是覺得放在銀行最安全!”年近七旬的孫女士因此被兒子笑稱“老頑固”。
  
  那麽,在過去的壹年當中,妳會拿出多少錢用於投資理財?《維度》的調查也給出了答案,在2018年,42.87%的受訪者投資超過20萬,41.81%將壹半以上的家庭資產都投入到理財中。
  
  可見,投資理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於大多數中產家庭而言。分析人士認為,中產往往擔心“不進則退”,如何通過理財不斷積纍財富,穩固既有的生活階層或進入更高的階層,成為了他們極為迫切的需求。
  
  超兩成投資者銀行理財賺最多 高收入人群或是最大贏家
  
  2018,到底哪個理財項目賺錢最多?哪類產品又賠得最慘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答案。
  
  《維度》數據錶明,最多有22.64%的受訪者在銀行理財產品中收益最優,其次是寶寶類理財(20.14%)和股票(16.93%)。但與此同時,股票也是當之無愧的割韭菜利器,66.45%的受訪者錶示今年在股票中虧損最多。隨後則是基金、P2P以及數字貨幣。
  
  甫壹入市就遭遇腰斬的李峰則產生了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珍愛生命,遠離股市”,時隔數月李峰的微信個人簽名還保留著這句話,可見心有余悸。
  
  但有的人,仿佛天生具備錦鯉屬性,理財賺錢手到拈來。“我第壹次玩股票,就是有壹天突發奇想買了800塊,後來我都忘了這事,等到想起來再看的時候,發現800塊變成了2000多。”研究生畢業不久的麗麗由此走上了屢投屢賺的康莊大道。
  
  數據顯示,在2018全年投資理財中,全面虧損的佔比接近七成,而賺得收益超過10%的僅佔全部受訪者的6.17%。有意思的是,如果以盈虧平衡為分水嶺,實現穩賺不虧的年輕人明顯多於年長者。而“比較理智,沒有被高收益沖昏頭腦”,也是超過六成受訪者自認為今年理財得以獲益的最主要原因。不過,有趣的是,認為“走狗屎運”的年輕人明顯多於老年人。
  
  同時,保持穩賺不賠的女性多於男性5.63%,至於這壹現象的成因,從《維度》的調查中就能找到答案:女性的投資理念相對更保守,同時更偏好銀行理財產品、P2P、投資型保險等投資周期更長的理財產品。
  
  不過,最不容忽略的是,馬太效應這只無形的大手,讓高收入人群在投資領域穩坐釣魚臺:財越理越有,錢越多越賺。
  
  從整體投資的收益來看,收入越高,贏面越大,高收入人群的盈虧狀況明顯理想於收入偏低的人群:在家庭年收入不足10萬的受訪者中,投資虧損的比例超過七成;而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的受訪者中,實現盈利的比例接近六成。
  
  《維度》試著從數據層面分析這壹現象的成因,發現收入越高的受訪者,對理財知識的認知度越高,理財經驗也更豐富,其中甚至不乏專業人士;同時,他們的投資周期更長,並且也越傾嚮於股票、外匯、黃金等投資理財產品。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他們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實際上,不管是高收入投資者,還是那些看上去的幸運兒,更多憑借的是真本事和高財商(FQ)。
  
  聽說過沒見過的高FQ人士究竟長啥樣?如果說,高FQ意味著對投資理財的了解精通程度更高、過往投資獲利經驗更足,那麽,當《維度》試著從多個象限進行分析時,描繪出了這樣的畫像:男性、高收入、70後、企業管理層、壹線城市。
  
  多數投資者對2019保持樂觀:熊市來了,牛市還會遠麽?
  
  2018年,股市又走了壹年熊市。截至12月18日,深證成指跌了31.8%,就連上證指數今年的跌幅也超過22%,即將到來的2019年能否否極泰來?
  
  面對2019年的投資計劃,多數人還是錶現出積極的態度。在今年整體虧損的人看來,四成受訪者錶示“先不出,賬面上的虧損不叫虧損,將來會好的!”不過,年齡越長的人群越傾嚮於回歸保守。
  
  而整體盈利的人中,超過三成人群錶示會在學習了解更多理財方式的同時,繼續加大投入。倘若按照年齡來看,身處夾心層、背負養老育兒壓力的85後顯然最為保守,27.27%更傾嚮於暫不投資,等行情好時再考慮;若按照性別來看,則女性明顯保守於男性。
  
  同時,以收入進行區分會發現,高收入人群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也更樂觀,因此,年收入在百萬以上的受訪者中,將近八成人群考慮未來將繼續加倉。
  
  總得來說,今年的理財收益情況如何,直接影響了第二年的計劃和打算,盈利越多的受訪者,選擇繼續加倉的比例越高;虧損越多的受訪者,選擇繼續加倉的比例越少。
  
  “我玩股票好多年了,但壹直都是短線投資,給自己設立壹個小目標,達到了就拋,這種小打小鬧虧不了賺不多,但心臟受得了!”年逾五旬的周女士錶示,自己更看重的還是本金安全。這正契合了《維度》的調查數據,46.61%受訪者錶示“盡可能保證本金安全,實現資產穩定增值”是其投資理財的主要目標。
  
  頗為有意思的是,收入越低,為練手積纍理財經驗的比例越高,同時不難想象,這部分人群投資總額較少,佔資產比例也較少。不過,低投入通常也意味著所期待的回報率不會太高,對投入10%以內的人來說,超過壹成受訪者能夠獲得5%以下的收益就會感到滿意。
  
  那麽,什麽人對投資回報率抱有超高期待與幻想呢?在進行交叉分析時,男性、95後、居住在農村、待業或離職,擁有這五大基本屬性的,其希望獲得20%以上收益率的受訪者佔比最高。同時,高收入高投入的投資人群,在數據上也體現了高期待的特點。
  
  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錶示,防守反擊將是來年的最優方案,不追漲、尋求安全邊際將是獲取絕對收益的基礎。考慮到2019年仍然屬於全球金融市場風險釋放的延續期,投資者在股票資產的配置比例上仍需要保持壹定的謹慎與理性,股票資產配置比例適宜控制在家庭總資產的30%以下的比例,通過資產分散配置實現風險的分散化,同時面對低估值環境,可以堅持定投,但不要輕易抄底,保證流動性,警惕未來可能到來的更大的風暴,還是最穩妥的策略。

(互易市場:www.change888.com)

註冊/登錄代表您已同意《客戶協議書》
  • 掃描下載MT4

  • 掃描下載APP

互易市場快訊-change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