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打擊自媒體黑公關不能手軟
作者:互易市場來源:www.change888.com 時間:2018-11-02 09:30:56
凡是媒體,均應遵守壹條共同的底線:公眾對公正誠實報道的需求。
蔣光祥(作者系財經專欄作家)
新華社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壹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壹年能收數仟萬元“保護費”。這點解答了作者作為壹名關切房產的剛需置換客的某些疑問:在關註了壹堆相關公眾號,給自媒體貢獻了不少廣告流量的同時,經常發現公眾號前腳發的壹個負面爆料,後腳點開就是“該內容已被PO者刪除”;更有甚者,同樣壹個樓盤,前幾條介紹看了令人連唿是坑,避之不及,後壹條竟然開始花好稻好的推薦,令人不禁有精神分裂之惑。
網際網路的存在,使得各種企業和個人難有秘密可言,微信、頭條號、微博等交互性更強的社交媒體方式的更新更是完全突破了或有的壁壘。尤其是立足於前者的公眾號,動輒十萬加的幾何級傳播效應,早已超越古早紙質媒體的“臂展”,十足令當事者心驚膽顫。而黑公關的迅速發展與這些自媒體公關時代的到來有極大關聯,實質是自媒體的異化,即黑公關的操縱者採取有預謀的方式,針對自媒體的傳播特點佈局輿論攻勢,以攻擊競爭對手為主要目標,降低對手的社會評價,從而贏得競爭,這種方法明顯突破了公序良俗的底線。這當中下至普通路人,上至大名鼎鼎的大麥克企業,均可能成為被傷害的對象。譬如去年引發媒體廣泛關註的“701計劃”,百度百科記錄,包括阿裏、蘇寧、滴滴等名企在內都遭遇過北京某公關公司組織的謠言攻擊,黑公關依靠背後金主,通過自建寫手隊伍、購買外部大V、找商業智庫“背書”、在各網路社交平臺註冊、組織數萬水軍,制造並迅速擴散黑文、達到操控網路輿論的效果。如果說之前黑公關基本是口水活,這之後已經呈現模式化,成熟化操作,達到了影響和操控輿論的效果。360水滴直播黑公關事件,騰訊和今日頭條互相宣稱遭遇黑公關事件,摩拜和ofo黑公關事件,紛紛上演,到最近汽車工業領域吉利和長城汽車(6.250, 0.12, 1.96%)互指黑公關,黑公關已從網際網路行業嚮古早行業蔓延爆發。
在自媒體的迅捷傳播效果面前,黑公關也以其獨有的快速得利的特徵得到了很多企業的青睞,甚至足以引發“雇主”價值觀的變異,誤以為黑公關可以被當成地面作戰部隊,可堪大用。自己提升不了的銷售業績,讓公關去完成;增加不了的銷售業績,讓公關通過攻擊競品,拉拽競品,給對方添堵來完成。這顯然已經是壹個企業的管理問題,更是營運境界問題。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自媒體黑公關的成本低廉。門檻只需壹張身分證,封號了還能另外再開。以往雇傭的網路水軍多是學生、無業人員等低收入人群,所需支付的勞務成本也相對較低;現在更是只需標題多加幾個感嘆號,多蹭熱點多轉發。即便現階段各大媒介設定了對於包含敏感信息的審查,公關人員也可通過對內容的處理成功躲避。
令人牙癢的是,黑公關背後隱藏著如此巨大的灰色利益鏈條,但現行的法律界限卻較為模糊。加上自媒體黑公關的操作手法隱蔽,擅長遊走在非法與合法邊緣,大號、小號、備用號、粉絲微信群互相配合嫻熟,使得自媒體黑公關迅速發芽、滋長、橫行。
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無論行業大佬或者後進者,企業生存本已不易,若再遇自媒體黑公關來添堵,的確鬧心,自媒體粉絲也被誤導與利用。壹些別有用心的企業企圖利用商業營運、技術創新之外的黑手段來彎道超車,更應受到該有的懲罰。公媒體、自媒體,凡是媒體,均應遵守壹條共同的底線:公眾對公正誠實報道的需求,同時躲避不誠實的信息源。當然,媒體的質量與效用,不僅僅取決於法律或者監管,還取決於公眾需要什麽和相信什麽。從這個角度來說,魔高壹尺道高壹丈,監管懲治自媒體黑公關,讀者抵制自媒體黑公關,均是應有之義。